第九十章:四方猛士集汉中,八方才俊对毒士(四)
�我会在舅舅面前替你美言几句的,‘说完这话,贾诩抹了抹嘴边的美味,在氐人们点头哈腰的欢送之中,骑马扬长而去。

  骗人骗到这个份上,吕布只能遥遥地想着:贾诩是深不可测的。让满脑子想着活埋人取乐的强盗俯首帖耳,单靠智慧肯定于事无补,靠胆量也过于笼统。他的解释是:贾诩身上同样洋溢着一股匪霸之气,正是它让强盗相形见绌,气为之夺。话说回来,注定要呼风唤雨,荼毒江湖的贾文和先生,怎么也不会在寻常沟壑里翻船。他的目标是长安,他相信在那里会有自己的机会。什么机会?如果你这么问,贾诩只会诡秘地抿嘴一笑,两眼直勾勾地看着远方。那里,秦始皇建造的巍峨长城上,正幽幽地转出烽火。

  在贾诩投靠曹cào之前,他先后为之献策的,多属造孽江湖的恶棍型军阀。虽然贾诩常以汉室忠臣自诩,也确曾有功于皇上,但他显然更热衷于放纵自己天赋的谋士才华,而较少计较千秋功名。在各路军阀此起彼伏的hun战中,在汉献帝由长安到洛阳的奔命过程中,在新旧都城的喋血杀伐中,我们都能看到贾诩的智慧,像一只不祥的猫头鹰,在累累尸骨上盘旋。

  当年董卓伏诛,司徒王允专权。王司徒虽然才能有限,且有不知体恤,滥开杀戒之弊,但风雨飘摇的汉朝江山毕竟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董卓手下原有两个莽野的部将李傕和郭汜,王允若本着首恶既除,协从不问的态度,网开一面,则这两个手上握有兵权的家伙极有可能归化朝廷,如此,luàn局初定,因董卓而起的关东诸雄因一时丧失了矛头所向,不知旌麾何指,也可能权且罢兵。中国历史在步入这一章时,虽然会略嫌平淡,但于国于民,实属大幸。刚愎无比的王司徒,本着决不姑息的态度,对李傕、郭汜下达了追杀令。这有点bi人造反的意味了。然而奇怪的是,李傕、郭汜本来也想认命了,他们决定解散部队,自己再分头向大西北逃亡。倘如此,则王允虽然极为不明智,却毕竟没有种下恶果,东汉政权暂时还能迁延些时日。

  贾诩单人匹马,挡在道上,‘二位,急个啥呀?‘李傕、郭汜对贾诩素来敬重,便洗耳恭听。‘王允正要捉拿你们,你们若解散部队,路上随便一个小亭长都有能耐把你们绑起来,送给王司徒邀功。横竖是个死,何不先聚集军队,干脆反上长安,为董卓报仇。如侥幸事成,则挟天子以令天下,何其威风;万一事不成,那时再逃向西北故土,也未见得晚呀。‘这一番充满流氓智慧的开导,李傕、郭汜听得不住地点头。

  当年陈胜、吴广被迫‘揭竿而起“所持的理由,正与贾诩此时的教唆相同。区别是,无论陈胜、吴广还是李傕、郭汜,他们都属当事者,而贾诩则完全是局外人,换言之,这一番建议,虽然可以救李傕、郭汜xing命于一时,对贾诩则没有丝毫好处。不然,当李、郭二人成功后yu封贾诩为‘尚书仆shè“他也就不会坚决推辞了。‘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贾诩话说得颇有自知之明。

  于是,李傕、郭汜的命暂时虽被救下,汉朝的命却更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顺着贾诩那番开导走下去,诸如‘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之类强盗逻辑,已无可避免。

  帝国都城长安的城头,刹那间便yin暗了下来。随着李傕、郭汜的反戈一击,东汉再也没有喘过气来。

  李傕、郭汜所带的凉州兵,凶悍无比,暴虐非常,端的乃‘虎狼之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六月,李傕、郭汜打破长安城池,王允被戮,吕布出逃,尸遍长安。堂堂汉家朝廷,就此落入两个无赖军棍之手。据说,董卓初死之时,三辅地区百姓尚有数十万户,经过李傕、郭汜的放兵劫掠,仅仅两年间,民已‘相食略尽“好一片凄惨。两人沆瀣一气,作恶多端,这时突然又因一个fu人的嫉妒,陡然翻脸,彼此厮杀起来。世事遂进一步动dàng,百姓遂进一步遭殃。贾诩虽曾对两人有所规劝,但正所谓‘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面对这一最初由自己造成的局面,当它变得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