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聚香楼
�钱叔端起碗一饮而尽,大吼一声,“爽”。

  刘旭没想到胖胖的钱叔,喝起酒来这么豪迈。见钱叔喝完,连忙又给钱叔倒了一碗二锅头。

  “来来来,钱叔,你再尝尝这一碗二锅头。不过您老可得慢着点喝,这酒度数大,可别喝醉了,待会我还有事找你商量呢。”

  钱叔没搭理刘旭,端起碗喝了一口,细细品味。

  “这碗酒比刚才那碗还够劲儿,还烈,入口如刀,进肚如火,真是够味儿。这他娘的才是男人喝的酒。你小子看来真心对你钱叔好,有好东西不忘孝敬你钱叔。刚才你说有啥事要我帮忙,说吧,喝了你的好酒,你说啥,我都不好意思拒绝了。”

  “钱叔,这不以前老是蹭你饭,小子也不好意思了。有好处也不能忘了你,这次是来找你共同发财的。待会我想把这酒,送给来你这里吃饭的客人,每人一碗尝尝,要是大伙尝着好喝呢,就让大家帮忙宣传一下,我以后就把酒放你这寄卖,咋样?”

  “这酒是你自己造的?”钱富贵震惊的道。

  “自然是我造的,你以前见过如此美酒吗?”刘旭很享受钱叔的崇拜。

  “如此美酒自是能大卖,可是如果是你私酿的,少卖几坛还行,多了我这可不敢卖,你得去官府拿到准许开酒坊造酒的文书才行。”

  刘旭道:“这个我自然是知道的,这不手头没钱吗?我先在你这卖上几坛,赚点花销,我好去衙门里打点一下,好办开酒坊文书啊。而此酒酿造复杂,一石粮食也就酿造这么一两坛,我一天也造不了多少,你想多卖我也给不了你。”刘旭一下把成本吹嘘大了好几倍。其实一石粮食有一百多斤重,一坛酒也就十斤重,一石粮食足以酿造五六坛酒了。

  “那就好,这等好酒肯定能够大卖,那一坛酒要多少钱?”

  “这酒用很多粮食还是次要的,重要是工艺复杂,九蒸九煮才能酿出,自然不能便宜了。”话说完刘旭就后悔了,怎么把这酒需要蒸说出来了,这可是自己赚钱的法宝啊,不过好在钱叔没注意,于是刘旭继续道:“嗯,就卖五贯钱一坛吧。没卖一坛给钱叔你一贯钱的寄卖钱。”

  刘旭来大宋后缺钱缺疯了,把就标了个天价!要知道宋初这时候一石米也就五百文,而麦子、高粱因为在此时不易去皮,口感不佳,价格更便宜,一石还不到四百文。而用高粱造酒,只要磨碎了就好,带皮造酒更佳。一石四百文的高粱加上水和酒曲发酵好了,就能蒸出五六坛酒。刘旭要价五贯,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刘旭想自己这酒是专利产品,自己垄断高度酒产业,当然要追求最高利润。

  而钱福贵酒楼生意虽好,一天净收入也不过几贯钱,每坛一贯钱寄卖钱自也是相当大的一笔收入。而此等烧酒从未见过,在聚香楼寄卖,自是能吸引很多酒客慕名而来,对生意的红火自是不言而喻。

  钱叔沉吟道:“来咱家吃酒的都是些街里街坊,没有太多钱。真正的大富人家,都是去南阳河畔酒楼吃酒。估计来咱这吃酒的,很少有买得起整坛的。这酒能散卖不?”

  刘旭一想,钱叔说的也是实话。青州城的普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也就一两贯钱,要让普通人家一下拿出几个月的生活开销,去买一坛酒喝,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整坛不好卖,就散卖吧,就一角酒......额......”,刘旭想说一角酒(约二两)卖多少钱,可是心算还真一时半会算不出。

  后世用惯了十进制的刘旭,来了大宋才知道:大宋一斤是十六两,大宋一贯钱不是一千文,而是七百七十文。刚到这里时,刘旭着实为这闹了不少笑话。五贯钱一坛,多少钱一角,还真得好好合计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