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没有丝毫挑战力
r />
  诸藩闻之,纷纷归服,然驺郢愚钝,不谙大势,背誓约而逆行,恃强势而凌弱,掷百姓于水火,使圣土而蒙垢,身死名裂,实乃罪有应得……

  至于余善,表面大义灭亲,暗中动作不断,臣以为此人难当重任,其……

  收起奏章以后,刘彻并不急于说话,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群臣,想多听其他人的观点,问道:“众卿怎么不说话呢?”

  田蚡立即上前道:“当初为了执行陛下‘围而不灭,退兵为上’的旨意,王大人和韩大人曾派遣使者与卫青一起策反余善。

  约定事成之后,奏请朝廷允准立余善为闽越王,臣以为如若反复无常,恐怕此事关系我朝信誉,还请陛下明察。”

  刘彻将询问的目光转向卫青道:“前次的奏章朕早已看过,朕现在要的是处置之策,不是照本宣旧。”

  “陛下,此次余善发动兵变,诛杀驺郢,确实功在朝廷,利在社稷,不过……”卫青顿了顿,接着道,“余善此人心思沉重,已在兵变当日即自立为王……”

  “岂有此理!”

  刘彻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以手锤案,“虽说闽越乃蛮夷之地,然也是大汉天下,不经朝廷允准,岂可自立为王?众位爱卿……”

  刘彻从案旁站了起来,拂动衣袖,“况且本朝祖制,诸侯番王向来是立嫡系不立庶支,朕有意立驺郢嫡孙驺丑为王,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田蚡立刻附和道。

  大臣们追随着田蚡的声音,纷纷表示立驺丑为王最是恰当不过,只有李当户与严助没有说话。

  从建元元年贤良对策时起,严助一贯的干练和多思给刘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朝廷每有大事,刘彻总是寄希望于能从他那里听到真知灼见。

  而李当户与他平日里更是无话不说,现在这两人保持沉默,这便不能不引起刘彻的注意。

  “李当户!严助!”

  “臣在!”

  “你等为何沉默不语?”

  “臣……”严助欲言而嗫嚅,仅片刻又将后半截话咽了回去。

  刘彻便越发地不快了,声音略带不满道:“你……说下去啊!爱卿平日可不是这样的!”

  严助沉思片刻,才轻轻地撩起衣袖,缓缓地用笏板遮住面上的表情,尽量让自己的心境平静下来。

  他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今日的陛下大权在握,生杀一念之间,已没有谁能够约束他的性格和情感,这使得严助不能不选择恰当的句子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立繇君驺丑为闽越王,既是陛下的深谋远虑,又是我朝祖制之要旨。虽说再合常理不过,但……”

  严助有意放慢了说话的速度,“陛下若是立繇君为王,必先再考虑一番如何安抚余善,否则,他心中不服,日后必生祸乱,免不了我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又要远途奔袭。”

  “严大人所言极是。”

  李当户接过严助的话,“况且,余善现因为让闽越国百姓免遭了一场战乱,再加之卖力的拉拢权贵诸臣,目前在国内威信如日中天。

  正因为这个原因,韩安国大人才答应奏明朝廷,要给予其应有的地位,故臣以为,陛下对闽越立谁为君还应当从长计议,三思为妥。”

  “卫青!你怎么看呢?”

  卫青没有想到皇帝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