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猪肉炖粉条
空间分隔成不同用途,也能方便地收起来。

  让易弦何田意外的是,萨沙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萨沙最擅长的,是建夯土房子。说是房子其实有点夸张了,他建的最多的是夯土窝棚,四面夯土墙,加一个房顶,或者说,三面半墙。因为很多窝棚的主人为了省钱省事是不要门的,墙只建一半,留的那一半口子,牲畜就知道从那里进出窝棚了。

  在大严寒时代到来之前的几千年间,夯土一直是很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有些用夯土建造的古城在几千年后依然屹立不倒,残留的墙体中有些还加了竹竿或是木料来加qiáng支撑。

  夯土取材容易,所以造价比木屋、砖头屋子要低很多,夯土墙还有个别的材料没有的优点,它能够吸热。白天晒了太阳,吸收热量,到了晚上,就会像散热器一样缓慢地释放出热量,因此是非常适合严寒地区建房的。但是它的缺点也一样多,怕淋雨,会生杂草,不够美观。

  可是,要是墙体在室内呢?

  作为能活动的室内隔墙,夏天折叠成一块,收起来,冬天拉出来,放在窗口直射的地方,到了晚上,再慢慢释放出吸收了一整天的热量。

  至于外观,萨沙不认为这会是个问题,何田他们做的陶器颜sè很美,大多是古朴的深黑sè,质地细腻,用同样的土,加上白垩土、砂砾,或许还可以再加上些玄武玻璃、火山玻璃的小颗粒,夯出的土大概和他们之前做的混凝土石砖、花瓶、舂钵有相似的颜sè和质感。

  “夯土的工具我都有,等我下次来的时候一起带来就行了。”萨沙似乎都帮他们想好了。

  易弦和何田互相看看,有了共识。

  何田问萨沙,“那你教我们夯土,要什么报酬?”

  果然,萨沙说,“我想学你们建房子外墙的技术。”他停了停又补充,指指山涧对面的鸭舍,“不光是这个,我看出来了,那个鸭舍也是同一种思路盖的,我也想看看那是怎么盖的。”

  他这话一说,楚云西和三保、察普兄弟才又仔细地打量了一会儿鸭舍,果然,这灰黑sè的小房子仔细一看还真和普通房子不大一样。

  易弦笑了,“你还真是什么都想学。这样吧,我们可以教你,可是作为交换,你只教我们夯土可不行,得再过来帮工一周。”

  萨沙想了一下,立刻就答应了。

  夯土这技术可是很古老的,会的又不是他一个人,何田做的榫卯标准件,那可是这附近独一份的技术。

  到这天傍晚,何田和易弦的房子基本就建成了,剩下的内部装修,制作家具,就得他们自己慢慢来了。帮工们的工作到此为止已经做完了。

  这天下午,何田煮了一大锅猪肉,加入泡发的山菌、蘑菇,从午饭之后就放在火上,一直慢慢咕嘟到晚饭前,再加入红薯粉条。

  她还蒸了四大笼花卷。花卷一半是雪白的白面,一半是褐黄sè的杂粮面,两种面叠在一起,看起来还挺好看。

  猪肉炖粉条一人盛上一碗,一大笼花卷端到桌上,谁吃谁拿,这顿晚饭也吃的有滋有味。

  剩下的一笼花卷是明天的早饭,另外两笼是给几个帮工带在路上吃的。察普兄弟就没这个待遇了。

  除了花卷,何田还给萨沙、三保、楚云西一人蒸熟了一大块腊肉,还有一小竹筒的萝卜干和腌白菜。

  这天晚上,和萨沙商量好了下次见面的日子,何田易弦一起送帮工们回他们住的工坊。

  回来的路上,两人牵着手,看看蒙蒙薄暮中自己的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