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密林中的苦日子
  对于突然冒出一个“起义”的〖日〗本军官一事,不但张彦搏这个小小的上士班长没见过,就连任然这个已经当了十多年兵的师长也没听说过啊,不是说〖日〗本人都是死硬死硬,只有一根筋打死也不会投降的吗?

  难道这个中村是传说当中的日jiān?

  从未遇到过这种事的任然最后把这个事捅到了攻台指挥部那里,最后还是白崇禧拍了板,做主把中村和跟着他“起义”的六百多名〖日〗本守备队官佐单独编成了一个“〖日〗本复国军”。这个“〖日〗本复国军”的待遇和一般的华夏国防军几乎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手里三八大盖换成了一根大木bàng,而他们的任务就是看押那些在台湾的〖日〗本侨民。

  中村太郎对这个结果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军队的做法才是正常的,如果他们一下子就接受了自己的投诚给自己又是发枪又是发炮的那才是傻了呢。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处于亚热带的台湾岛万年不变的原始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更是被绿sè所笼罩,在这些深山密林的深处分布着明代时被称为“东番”的台湾土著部落。早在数百年前在华夏汉人移具前往台湾拓垦、定居之前,台湾西海岸的平原地带从北部的宜兰、基隆一直到恒春就已经有许多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部落认同的人群在居住着。

  这些比汉族更早居住在台湾平原地带的不同人群由于和汉群的语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历史文献中常被称为“东番”他们被国人细分为“熟番”“生番”等同于被汉文化同化并且服从于满清政府,并生活在当下的原住民族群。但是保留这个较轻蔑的名词表示虽然此族群并非汉民族但在文化程度上比起非汉民族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名词反应着华夏人的民族思想:“也就是说在采用儒家社会规范之下任何族群皆可以被同化或驯服。”

  清末,〖日〗本人在和当时的满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后,为了取得矿场、木材等资源,〖日〗本殖民者打破了原来汉族和原土著民族的平衡,他们毫不犹豫的动用了武力和本地土著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最后还动用了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血腥屠杀才把这些武装bào动给压了下来。

  但是由于台湾的地形实在是太复杂,别说〖日〗本人这些外来人了,就算是清朝便已经迁移至台湾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汉族人也不敢太过深入台湾中部的那些山区,那里是台湾原上著人的天下。

  但是今天位于台湾中部山区的密林里走来了一队队〖日〗本军人和少量的〖日〗本平民,他们就是从台北逃过来的长谷川橡和守卫苗粟的日军第二十一师团残部。他们现在正要穿过这条横跨台湾的中部山脉到达位于台湾东部的huā莲以便乘船逃回〖日〗本。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大逃亡生涯,长谷川清原本笔挺的军服脏兮兮的披在身上,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油光满面的圆脸也瘦成了马脸,细长的三角眼更是因为缺乏营养而瘦成了一条缝。

  在他旁边的是二十一师团的师团长佐藤千寻。这位师团长现在的样子也比长谷川清好不到哪去,脚下的牛皮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一道大口子。这一个星期以来,他们不但遭到了华夏海军陆战队的尾随追击,前面还有高山族的土著居民设下的那些令人防不胜防的陷阱。在逃进山区时原本有六千多人,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地狱式的行军后现在的人员也缩水了近半。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日〗本人在台湾实行了半个世纪残酷的殖民统治固然造就了许多“顺民”但是也给自己树立了很多仇家,以前还好,现在〖日〗本人落难后又进了山区,这可是那些山地民族的地盘,他们哪里会放过痛打落水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