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正道章
  注曰:道不可以非正。王氏曰:“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

  此章之内,显明英俊、豪杰,明事顺理,各尽其道,所行忠、孝、义的道理。”

  本章紧接上章之后,论述做人的正道。有德君子如有飞黄腾达之志,就应当德、才、学皆备。信义才智、xiōng襟气度、眼光手段缺一不可,如此者,便是人中龙凤、世间俊杰。这才是做人的正道,也是成就功名事业的坦途。

  千古人才难得,但才学智慧各有短长,本事能力便有高

  下之分。黄石公把人才按照“俊、豪、杰”分而论之。

  原典

  德足以怀远。

  注释

  注曰:怀者,中心悦,而诚服之谓也。

  王氏曰:“善政安民,四海无事;以德治国,远近咸服。圣德明君,贤能良相,修德行政,礼贤爱士,屈已于人,好名散于四方,豪杰若闻如此贤义,自然归集。此是德行齐足,威声伏远道理。”

  解释

  中国古人有“王道”与“霸道”之分,以德服人、以德治国是统治的最高境界,是王道之途。道德高尚者以天下为己任,不拘泥于个人小利,尊敬贤者,爱惜人才,可以使人心悦诚服,并使天下豪杰之士闻风而动、甘愿归附,这就是

  “德足以怀远”的含义。

  原典

  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注释

  注曰:有行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矣。天

  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人若志诚守信,

  乃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必忠信,一言议定再

  不肯改议、失约。有得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心。一异者,言天下之道一而已矣,不使人分门别户。赏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己;喜乐共享,患难相恤。如汉先主结义于桃园,立功名于三国;唐太宗集义于太原,成事于隋末,此是义足以得众道理。

  解释

  信就是要讲信用,如季布之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成名的根本。所以,自古成大事业者大都沉默少言,因为言多必失。能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的人自然能让所有的人信服,而不论贤与不肖,皆能信之,这就是“信足以一异”的含义。

  讲信用、有义气的人可以使众人归附,三国刘备、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这就是“义足以得众”的

  含义。

  原典

  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注释

  注曰:嫌疑之际,非智不决。

  王氏曰:“古之成败,无才智,不能通晓今时得失;

  不聪明,难以分辨是非。才智齐足,必能通晓时务;聪

  明广览,可以详辨兴衰。若能参审古今成败之事,便有鉴其得失。天运日月,照耀于昼夜之中,无所不明;人聪耳目,听鉴于声sè之势,无所不辨。居人之上,如镜高悬,一般人之善恶,自然照见。在上之人,善能分辨善恶,别辨贤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为非。

  能行此五件,便是聪明俊毅之人。德行存之于心,仁义行之于外。但凡动静其间,若

  有威仪,是形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