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节 京师(一百三十)
��可以动用。若是就此落职闲住,影响力可就大不如前了,只能在本省作威作福而已。更不用说还要谋划“大业”了。

  所以年底的罢官必须要设法躲过去。

  按照金文池的想法,既然知道了罢黜的原因,只要不参与此事或者推荐的人少一些就是了。

  王业浩是官场老僚,自然明白事情没这么简单。任何官场风暴,罢斥官员都有深层次的原因。说起来,在兵部这几年的确也没什么作为可言,皇帝对自己不满亦是理所当然的。陈启新的弹劾只是一个由头而已,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陈启新这倖进小人,不过是个武举出身,靠着一篇三大病根的上疏一言投契,立置清华。想不到还有这一手!”

  明清武科多遭人鄙夷,何况陈启新只是淮安卫三科武举,因为一篇上书就获得了皇帝的青睐,提拔到了给事中这样的要职之上。朝中大臣大多不以为然,认为是投机取巧之辈。王业浩亦是如此观感。

  “老爷的意思是……”

  “这兵部是待不下去了。”王业浩沉吟道,要避免落一个罢黜闲居的下场,唯有尽快谋取调任。兵部这个地方如今不但事多过错多,何况还来了杨嗣昌这个皇帝眼前的红人,再待下去,迟早也会因为其他事情罢职。

  “老爷要谋调任?”周乐之问道。

  “只是去哪里,我亦未有谋划。先生可为我谋划一二?”

  “此事,金石先生替老爷谋划更为妥当,不过依学生只见,如今中央六部皆非久居之所。若求安稳,要么调任南京的闲曹冷衙,要么调任地方督抚。”

  京师里的闲曹冷衙也不少,但是长官的品秩大多偏低,安置不了他这位正二品大员。

  若是不求上进,只求官位,南京六部倒是个绝好的地方。只是去了便是尸位素餐,和闲住也没什么两样了。

  “我意调任地方督抚。只是这地方督抚,亦不好任呐!”王业浩感叹道。

  大明到崇祯十年,总计有总督十缺,巡抚三十三缺。其中广东、广西巡抚因为两地失陷不授,由两广总督熊文灿署理。

  明代的总督、巡抚和清代不同,军事色彩远大于民事工作。往往是在重地要害、军情紧要或者民情动荡的地方专设。

  这总计四十多个缺份里,能称得上大致安稳的,只有南直、浙江、福建、山东、山西等寥寥数地。其余督抚或患于流寇或病于蛮夷,无不疲于奔命。打了败仗朝廷震怒不说,搞不好还会战死沙场。

  太过内陆的地方,就算太平也不值得一去。王业浩集团现在地跨南北两京,在北直、南直、广东都有布置,若是王老爷任职的地方太偏僻,交通不便,指挥起来便会十分困难。

  “……这些地方里,浙江原是老爷的家乡,欲谋南直的人又多,老爷何不谋取福建?”金文池建议道。

  福建颇为安稳,郑芝龙扫平群雄,继而髡贼又击败郑芝龙之后,福建沿海一片平靖,也就是群山中还有些山匪流民偶尔作乱,都不成气候。因为省内几乎全是山川的缘故,良田甚少,人口也不多,又不是交通要道,在战略是属于弃地。

  福建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髡贼并无谋取之心。当初他们消灭郑芝龙的主力之后,攻破安平,大可就此盘踞中左不去。却只是“大掠而还”,后来攻掠两广,福建其实并无多少人马,亦只是止步于仙霞关。这说明他们对福建兴趣或缺,去福建,距髡虽近在咫尺,反而十分安全。

  现在郑森又急于要谋取出路,不论最后谋划的移镇上海的事情能不能成,郑家的各支都是可以利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