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一视同仁
��听“圣人言”,做“正确的事情”等等,反而是让他自己去摸索自己的“道”。

  这个年纪的毛头小伙子们,谁不是心中藏着一股叛逆的劲头,不愿意盲从权威呢?蔡思瑾这样的师傅才更合他们的心意啊!这也难怪了,蔡思瑾本身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他想要个什么样的师傅现在也就如此做了,学生们怎能不喜欢他呢。

  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左樟楠吧。他是一个极有心机的人,本来今天见面的时候准备利用自己看过《静思文集》这件事隐秘地拍一拍蔡思瑾的马pì,想让侍讲更看重自己的,哪不知蔡思瑾仿佛无所觉似的,一点儿也没有对他另眼相看。其实左樟楠心中是有一点点儿不满自己的计划失效的。

  但是他绝不可能在夜聊这种场合说出来这样的话,也只能干巴巴地说上一句:“我也觉得蔡侍讲挺好的。”但是绝口不提“喜欢”二字。

  九皇子浩诚略有所觉,其他两个人却一点儿都没有察觉到,四人又天马行空地聊了好久才沉沉睡去。

  第二日起,蔡思瑾就开始正式教学生了。他先是根据昨天学生们自己说的情况拿出了四张试卷,让四个学生分别做了一下,然后发现自己的四个学生有四个不同的进度,就果断地将他们四个人分成了四个班,分别讲授课程、分别布置作业,谁也不耽搁谁。

  反正蔡思瑾是没有那根筋,做不出来只教九皇子一个,其他人要么拖着进度慢慢听,要么讲得飞快不知所云这种事情的。

  在蔡思瑾眼中,在他朴素的认知中,老师就要教会所有的学生,不能有任何的遗漏!这也是他从小看自己父亲教书耳濡目染之下的直觉反应。

  蔡思瑾的父亲蔡仲迩要教授好几十个学生,而学生年纪不同、知识储备不同、进度不同,只能分班授课。而即便这样分班授课之后,每个班都还有不少学生。即便这样蔡仲迩也能好好地教下来这些学生,既照顾了张思晨那样的天才学生,又照顾了李永富和自己这样的一般人。蔡思瑾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会做不到父亲能做到的事情。

  蔡思瑾甚至觉得这样将四个学生分成四个班,一个班只有一个学生简直不要太轻松了!比起父亲来说赚得钱多、cào的心少,简直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职位了。

  于是,蔡思瑾将每天早上的四个时辰分成四份,半个时辰给一个学生。先是检查一下他昨日的功课,然后又根据他的进度给他讲新的知识点,再给他布置今日的新作业。

  在四个人里面,左樟楠进度最快,蔡思瑾发觉他启蒙非常扎实,已经开始直接给他讲经义,从《论语》开始讲了。而九皇子其次,蔡思瑾发现他虽然学过了《三》《百》《千》,也背过,但是可能天赋不如左樟楠,背的不熟,好多东西也没有理清,于是再给他重讲、复习一下启蒙的知识,帮他打好基础。

  至于赵念忠和周当雄,基本类似于没有启蒙过的学生。但是又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赵念忠接受程度相对而言高一些,讲课进度可以快一些,但是对于周当雄只能慢慢来,细细讲。

  皇宫内院里何曾有过蔡思瑾这样的侍讲?来到这里讲学的人无不是人jīng,对着皇子们巴结异常,对着伴读们也是看人下菜碟的,从来只有一心顾着皇子的学业,对着伴读随意打发的侍讲,哪里有可能像蔡思瑾这样对于皇子和伴读一视同仁,甚至分成四个小班讲学的人?

  小孩子们都是敏感的,尤其他们不止有蔡思瑾一个师傅,这样几门课对比下来,他们越发感受到蔡思瑾这个侍讲的与众不同和可贵之处了。他们三个侍读在自己家中也是如珠似宝长大的,一时间进了皇宫之后就成了九皇子的陪衬了,似乎他们就命同草芥了,落差不要太大。也只有在蔡思瑾那里,他们还能觉得自己是正常去上学,而不是成了别人的奴才。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