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睿王大婚
�最终是会把皇位传给九皇子的,但是蔡思瑾与旁人不同,他头上悬着一把五年的倒计时利剑,万一今生与前世有些什么不一样,皇上多活那么一两年,难不成他蔡思瑾要小命不保么?

  只是蔡思瑾便是心中再着急,面上也要绷住,万不能将自己心中的焦虑传递给九皇子,让他有什么行差踏错,那才真正是万劫不复啊!

  大婚的时候九皇子忙得不可开交,蔡思瑾和周水静去了睿王府给他庆贺一回,也没有多逗留就直接回家了,过后两天九皇子亲自派人过来送帖子,邀约蔡思瑾和夫人一同到睿王府赏景,他们二人又再见了一回,说了些别后经历的事情以及心中的思虑。

  果不其然,蔡思瑾之前想到的事情九皇子也想到了,他有些苦恼地问蔡思瑾,是不是他还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蔡思瑾前几日早就拿这个问题问过媳妇儿和黄师爷了,因此现在面对九皇子时便能高深莫测地笑一笑,说道:“睿王爷不必着急、不必担忧。若是皇上此时真的让你的王府、大婚典礼逾制,才是没有真心想要传位给你,是将你放在火上烤,做了一块试金石。

  你想想,若是你的王府真的逾制,言官会如何弹劾?你会承受多大的压力?还会有甚好名声?现在一切按部就班,你并未站在风口浪尖,又何尝不是皇上对你的一种保护?”

  九皇子闻言只觉自己心里的一块大石落下。其实蔡思瑾这样的观点也不是没有手下的谋臣给他说过、分析过。只不过即便是同样的话,从别人口中说出来就感觉没有什么分量,但是从蔡思瑾口中说出来他却觉得分外可信,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九皇子说道:“有蔡侍讲这一番话我就放心了。对了,父皇已经私下里对我说过,过几日准备让我到工部跟着几位大人做事情,到时候肯定会做些与修葺河堤有关的事情,说不得我又可以和蔡侍讲一同进退了。”

  蔡思瑾一愣:“工部?”然后他赶紧说:“也好,工部都是做实事的人,少了些勾心斗角的事情,睿王爷去工部历练也算是美差。你的伴读赵念忠之父赵明德就是工部的官员,虽然官位不是很高,但是在工部也算是老人了,你可以好好问问他工部之中的情况,免得去了之后两眼一抹黑。”

  九皇子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的意思是想让周当雄、左樟楠、赵念忠他们三个伴读入仕帮我,蔡侍讲你意下如何?”

  蔡思瑾说道:“周当雄一心向武,但是本朝有武举,若是他愿意考中武举之后从军,也算是一条好路子。至于左樟楠,便是他急切地想要入朝为官,你也一定不能允许,他现在才十五岁,聪明有余而又历练不足,最容易自作聪明着了人家的道,一定要让他潜心科举,考中进士之后才能入朝为官,你便用‘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这句话绝了他走捷径之心即可。

  至于赵念忠,你可以问问他的意思。若是他愿意科举可以一试,若是不愿也可直接举荐他入朝做官,成为你睿王府的属臣。他的性子敦厚,即便只有十五岁,但是做事情绝不会自作主张,却是也能如官场开始慢慢历练了。”

  九皇子对蔡思瑾的话都认真的听了,准备之后均按蔡思瑾说的做。

  睿王府后宅里,新王妃卫诗蕴也正在与周水静聊天。二人都有共同是熟人沈子安夫人卫晓君,所能聊的话题自然也是不少。卫诗蕴从小跟着父亲在京城长大,只听闻过越秀女学,却无缘得念过越秀女学,对这所学校很是神往,如今遇到第二个念过越秀女学的周水静,自然也少不了问题。她们二人聊得很投契,周水静也对卫诗蕴的为人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

  回家之后,蔡思瑾与他的智囊团一交流,周水静说道:“卫诗蕴此人是个明白人,性格很似她姑姑沈卫氏,谢妃没有选错人,她看人的眼光一如既往的好,我们不用忧心睿王妃扯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