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废除内阁
��,谢正卿却手握重权,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自古君若臣qiáng的国家,就没有不乱的。

  而且,皇上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谢正卿近几年来的行事变了,变得更加的高深莫测了。以前他的思路自己还是看的很透彻的——拉拢寒门士子,打压世家大族子弟,从而与自己皇权与世家权力斗争的需求紧密契合起来,两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但是这些年来,谢正卿却是与好多世家子弟也过从甚密,似乎改变了以前他只喜欢提拔寒门士子的习惯,近期也提拔了不少世家子弟出来。说好听点儿是谢首辅不拘泥于出身,唯才是举,说难听点,他的手已经伸得太长了,已经越过了皇上心中的那根红线了。

  说起来,皇上想要将皇位传给九皇子浩诚,除了因为觉得浩诚更加具有仁心以外,未尝不是因为浩诚更加聪明有城府。若是换成浩礼那般愚钝的人做了皇帝,说不得几年后就会被谢正卿架空,成为皇位上的傀儡了。到时候,这个天下说话做主的人说不定还是谢正卿。

  但是若是真的立浩诚为太子,还有一个巨大的隐忧,那就是——若是浩诚成为太子、成为了皇上,那谢正卿可就是外戚了。自古以来外戚干政的例子比比皆是,还有不少外戚篡权的例子,若是将皇位传给浩诚,他的聪明伶俐和城府是否能够足以和谢正卿谢首辅对抗?

  自己这个大晏朝是不是会直接覆灭,烟消云散?

  考虑了这么多之后,皇上将比丢开,叫来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范大勇,口述了自己准备让九皇子浩诚去兵部,让蔡思瑾去刑部做从二品侍郎的旨意,让他连夜去宣旨。

  皇上旨意一下,大家一片哗然,从九皇子去了兵部这件事隐隐嗅到了皇上欲传大位给他的某些信号。

  五皇子浩礼自然是咬碎了一口银牙,他气呼呼地说道:“六部之中现在我仅剩吏部、礼部两个了,户部、工部、刑部、兵部如今都是老九的囊中之物了,父皇这也太偏心了。不过我幸好还有谢首辅的支持,只要他支持我,我便不会输。”

  他不知道的是,就连礼部他也没有了,张思晨早早已经转投了九皇子了。而且,他能看到谢正卿的如此巨大的能量,皇上又怎能看不到呢?恐怕皇上对谢正卿的忌惮要比他想象得深得多,皇上是绝不可能让谢正卿左右立储之事的。

  第二天一早,蔡思瑾和九皇子不敢懈怠,赶紧去新的部门报到了,同时下朝之后,蔡思瑾也去找了九皇子密谈,地点是在蔡府,没有办法,九皇子府实在是离城太远了。

  蔡思瑾对九皇子说道:“恭喜殿下,皇上将你tiáo任兵部,恐怕已有立你为太子之心,若是你近期没有任何行差踏错,正式立储应该就在这几日了。”

  九皇子面上也露出了一些喜sè,说道:“若是如此也好,早日立储,早日定了人心,免得日后....大晏朝有一场打乱,打断了现在改革的大好局面。”

  蔡思瑾一笑,说道:“殿下,臣这里有一计,可以助您早日成为太子。只是这一计会伤了谢首辅,让您失了一个助力,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听一听?这是我这三年里自己琢磨出来的,当时谢首辅还不是我们这边的助力,我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转而支持我们,所以才想了这一计。只是回京之后,却是听说了他和张思晨已经改换就皇子您的门庭这件事,就不知道这个计策是否还符合时宜了。”

  九皇子闻言一挑眉,没有想到一向以具有赤子之心著称的蔡侍讲也会给自己出计献谋,他很有兴趣:“蔡侍讲请讲。”

  蔡思瑾笑道:“自古以来,皇上要靠百官治理天下,也需要有人帮他管理百官,于是有了丞相这个职位。自古以来的争斗主要是围绕皇权与相权、皇权与外戚、皇权与世家而已。现在大晏朝内,世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