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李泰
�孔老,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

  说罢,冯承恩顺利的搀着衍圣公出去了。

  出宫的路上,衍圣公乘的轿子远远的看见赵彦恒走来,轿子早早的在道旁落下,衍圣公给了赵彦恒一副落寞的神情,两人向背而行。

  残席撤下,皇上靠着迎枕半躺在宝座上,眼眸黯然透露了一丝悔意,不过这丝悔意,在赵彦恒进来的时候,被门口斜射进来的强光消弭于无形。

  赵彦恒自己也没有掩饰和衍圣公的私下接触,他坦然道:“父皇,就把孔老的话,权当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

  今年冬,衍圣公就要老死了,他自己也预感到,所以谨慎圆滑了一辈子的人,在临死前,犯言直谏了一回。

  皇上掀了掀耸拉的眼皮,道:“朕为君近三十年,处决过多少人,若是谋逆之人都惨遭了冤枉而得到平反,那么别的案子,是不是也有枉判的可能?在朕手上处决掉的罪人,他们的身后之人,做何感想?如此一来,人心动荡,才是不安。”

  赵彦恒和皇上,确实是亲父子,血脉里涌动着掌权者的薄凉,道:“为了天下安,那些死去的人,死了也就死了。”

  皇上绷紧的身子稍稍松懈,道:“朕百年之后,那些曾经有功于国的人,自会得到正名。”

  会有冤枉的人,所以每一次改朝换代,总有一部分不得善终或者是狼狈远谪的官吏,得到赦免和哀荣,复官赐祭,追增谥号,聊以慰藉。

  赵彦恒靠近了御前一步,漆黑的眼眸古井无波,道:“所以,李泰可以得到正名吗?”

  赵彦恒此一问的,是尘封了二十几年的往事,是君臣权利相较的残酷。皇上徐徐说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朕坐在这个位置上,注定了要和那些士大夫们分分合合,朕和李泰,早有心结,一者宗室,二者安南,三者海禁。你做了李家的孙女婿,两头你也清楚,你说说,朕之举措,朕与李泰,孰优孰劣?”

  上面李泰对宗室的改革还没有说完,李泰改革到最后,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要把和帝王出了五服的宗室子弟,降至乡绅,与普通的乡绅一起交税纳粮,当然,作为一种回馈,宗室子弟也可以和寻常家世清白的子弟一样,通过科举而改换门庭,或者投身军旅,挂帅封侯。

  而一环扣着一环,为了不让宗室子弟搅扰了科举的公正,为了不让宗室子弟拥兵过重威胁了正统,李泰仿效了孔家约束族人的方式。

  孔家有一条族规:孔家子孙,男不为奴,女不为妾,若是因为生活形势所迫,不得不为奴为妾,就要改姓,不得再以孔门中人自居。

  换到皇族宗室,就是那些考取了功名为官的,那些投生了行伍拜将的,从此在宗室谱牒中抹去,再不能以赵氏自居。

  关于安南,当初李泰并不同意设立交趾布政司,反对建立起府、州、县的中央直辖方式,阻止朝廷向安南遣派大量的官吏,而是由着安南当地的豪族分区自治,彻底消除安南王权。

  关于海禁,李泰是强烈驳斥的,他主张开海。

  赵彦恒正色道:“李泰的胸襟和见识不凡,只是胸襟和见识太过不凡,反而不被世俗所容。”

  皇上至今也有他坚持的道理,他道:“天朝地大物博,要什么没有,海外蛮荒之地,要什么能有什么?每年用大量的稻,麦,茶,丝换回来大量的黄金白银,宝石奇珍,有什么用?是能吃能喝,还是能穿?大量的金银涌入,反倒是让百姓手里的铜钱不值钱了,而影响了亿万万百姓的生计。”

  “至于安南,朝廷征战了三次才打下来的土地,又白白的还给当地的豪族自治,那么三次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