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中旨
交锋,还有一句话,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现在襄王涉嫌谋逆,还存有两成的疑点,是宁可错杀,还是放过?

  这需要当朝首辅的决断。

  而王文显,衍圣公曾经在皇上面前提及过他的,言辞颇有不满,盖因王文显在执政上,是缺乏了果决的勇气。

  当下,王文显是优柔寡断的。

  他在试想,年初内阁首辅彭潼在任上病卒,他的年纪只比彭潼小了一岁,年近七旬,已经是老病缠身,那时候急流勇退,他便可荣归故里。

  可是空悬高筑的首辅之位,它是为臣一生的向往,它有蛊惑人心的魅力,足可令人为之而死。

  当时王文显是怎么想的?

  他想,他若能在首辅一日,便死而无憾矣。

  现在王文显是宁可一死,也不想陷入这场风波。

  他已经是首辅,进无可进,他想得是如何功成身退。

  “中堂大人,下官有一言。”

  礼部左侍郎陈孝姿站起来,他脸上有视死如归之状,抬手,先行摘下了自己的官帽。

  这番举止,是一种自承其罪的姿态。陈孝姿尚未言出口,就已经做好了获罪的准备。

  余下在座的高官们发出一阵细微的骚动。

  王文显凝重的神情有所舒展,语气却是惊诧,道:“陈侍郎,这是为何啊?”

  陈孝姿肃然道:“今日这话,我不说不快,但我说出了口,便落下了不忠的口实。”

  王文显巴不得有人替他出了头,顾向左右道:“如此困顿之际,人人自危,陈侍郎有勇气直言,便是忠诚之举,我等岂能陷忠臣于不义。”

  在座重臣纷纷点头,这就是表明态度了,不管陈孝姿说了什么,今日出了文渊阁,再不会拿这件事做文章。

  陈孝姿被群臣环绕,他朗声说道:“三司尽心竭力,试图鉴定圣旨真伪,依我看来,这张圣旨,假的也好,真的也好,皆不作数。”

  圣旨要是假的,这当然是不能作数的,此言不用细表。所以陈孝姿着眼的,是圣旨由皇上亲笔所书的这种情况:“家国大事,自来,是有通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颁行天下。如今,将襄王过继给庄敬太子这样的大事,司礼监可有向内阁知会一声?欺瞒外朝,蒙蔽圣听,这样的旨意,尔等遵乎?”

  陈孝姿没有直言皇上独断专行,他连说三个司礼监,在皇上和内阁之间,司礼监是传声筒一样的存在。陈孝姿这是把矛头调准了皇上身边的宦官。

  死在襄王府的郑秀,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和宦官对上,群臣就有了无限的底气。工部尚书,也是内阁成员之一的夏劼也站出来,道:“只怕是皇上身边,有了些许小人,欺上瞒下,挑拨天家骨肉。”

  越来越多的大臣,表示了附议。

  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皇权的一种挑战和约束。

  假的即使真的了,皇上一意孤行而做下的决定,群臣也恕不奉旨。

  有众人抬轿,王文显也立了起来,感慨道:“昔日李泰李阁老坐中堂五年,朝中所有议决皆是皇上与诸位大臣公商,吾不如先人多矣。”

  此言一出,谁都能看出来王文显的倾向。

  李泰,乃襄王妃李氏的祖父,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