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慈悲
辅之女,金枝玉叶,她与我等,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不可妄议。”

  那子弟受教,惶恐着退下。

  李斐和普寂师太,出了庵堂,往后山去了。

  一座不及十丈高的山头,种下了许多种果树,又养了许多的草鸡,所以一路而去,嘹亮高亢的鸡叫声不停歇。

  李斐边走边道:“这是下蛋了吧。”

  普寂师太温笑道:“夫人也懂这些耕种养殖之事?”

  李斐缓缓道:“幼时在临安,祖母养过几只鸡,母亲爱洁,后来赚钱回家,就把鸡都杀了。”

  流放到临安府,李家人是一穷二白,这样的状况不过数年,李月就白手起家,恢复了李家在日常生活上的体面。普寂夫人道:“令慈的本事,一万个男人也不及。”

  李斐一直是以母亲为骄傲的,道:“是啊,所以有母亲一人,就抵偿了我的所有。”

  走到了半坡处,后山的背面一大片土地,作物一排一排,前面在收获,后面就插上了菜秧。

  李斐长于市井,她不是长于乡村,看不懂这些事。

  普寂师太解释道:“收的是大豆,种豆肥田,赶紧的种一茬萝卜白菜,到冬天,还可以吃上新鲜菜蔬。”

  李斐极目瞭望,可以看见在田地里劳作的人,老者五六十岁,少者十三四岁,她们垦土,挑担,插秧,浇水。从上往下看,她们像什么?像一群蚂蚁,埋头干活,默默的辛勤劳作。

  李斐顺势问出了口:“师太,庵堂养了多少人?”

  这里问的,不是隶属于潭拓庵,正式剃度出家的女尼,而是庵堂收容收养的人口。

  “老老少少的,总计六百余口。”

  普寂师太是有备而来,说话间从袖中拿出一张纸,上面对这六百余口进行了统计。

  之前二百四十六个孩子,都是自个儿会走的。

  庵堂另外还养着五十二个更小的奶娃娃。

  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这些都当大人,什么活都可以干了,一百一十三人。

  十六至四十岁,二十一人。

  四十至于五十岁,四十七人。

  五十至六十岁,一百零九人。

  六十至七十岁,二十二人。

  七十岁以上,三人。

  而且六百余口,都是女性。

  这是当然的,潭拓庵是尼姑庵,为了清誉,是没有男性的。

  李斐不懂耕种养殖,对这些人的来历,不用问普寂师太,也略知一二了。

  那些年幼的,或是家里贫穷,或是身来体弱,甚至是残疾,还有的,仅仅是因为,她们是女孩子,就被遗弃在庵门外。

  那些年老的,有些应该是为人奴仆,因为年纪大了,主家嫌她们老了,就逐了她们;另外一些,就各有各的不幸,比如阿芳的婆婆,因为无人奉养,而在寺庙终老。

  普寂师太笑道:“听闻,夫人自幼慈悲。”

  李斐将手上薄纸一折,道:“师太的‘慈悲’二字,我可当担不起。是佛门慈悲,才聚集了这么多的妇孺。”

  普寂师太的好话继续说道:“夫人自小仁心仁爱,昔日在西南,夫人每年都会布施。”

  李斐清脆一笑,如鲜花出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