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仁至义尽
��不少,这种事只会越判越重,宁杀错不放过,状告如何有用。

  “哪里的话,大伯母想多了。”楚君逸凉凉的道。

  楚大少见气氛不对,连忙插嘴道:“不知六叔过来所为何事?”之前楚君逸可是一直都没有露面,这次过来也不可能是单纯为了看他们。

  楚君逸将目光又移回到楚大少身上,虽说楚大爷有诸多不是,但这个儿子养得还是不错的,不过他没有直接说明来意,思索片刻才道:“你可知祖父他们身犯何罪?”

  楚大少呼吸一窒,楚家被治罪是因为和昱亲王有牵扯,但具体罪名他并不清楚。

  “和济安侯府同一天被抄家的黄家,你知道吧?”楚君逸见他点头,又道:“昱亲王谋反当日,黄大人是第二批被抓获的人,而大伯父……理当在他身边。”

  屋中安静一片,众人俱是面露惊愕的看向楚君逸。

  楚君逸也不在意他们的反应,接着道:“祖父做过的事情比起黄大人只多不少,不过是因为祖父在那日到来之前染病卧床,这才免了他的差事。黄大人被抓获当场,黄家八岁以上男丁尽数问斩,八岁以下男童流放北疆,女眷没入教坊入官奴籍,还是一辈子都不能赎身,只能在楼子里待到死的那种。如果没有祖母帮忙,黄家人就是你们的下场。”

  官奴也有可赎身和不可赎身之分,赎身不等于脱籍,不过是主子不同而已。

  楚家这种就是可以买卖的官奴,黄家则是不可买卖的官奴,这类官奴进了教坊就等于进了青楼并且还签了死契,除非是死,否则只能一辈子呆在里面。哪怕有人想要将人赎出来,教坊主都不能点头,不然他的脑袋将会不保。

  “虽说有大赦天下的可能,但跟谋反挂上边的犯人及其家眷是不在赦免之内的,且我朝近三百年来大赦的次数仅仅只有四次,还都是在先帝继位之前。先帝不喜大赦天下,皇上同样不喜,想来太子亦是如此。”楚君逸的声音很平静,脸上也没什么表情,他说话的时候一直在看楚大少,想要看他是何反应。

  不管楚家其他人如何不信,反正楚大少在震惊过后很快便回过了神,他想起了楚老太太这段日子的态度,如果说楚家的下场本应是这样,那就难怪她总是露出那种复杂到了极点的神情。

  “六叔同我说这些……可是有所指教?”楚大少小心的问道。

  “指教倒是说不上,不过是想让你明白自己的处境。”看着他瞬间黯淡下来的眸子,楚君逸在心里叹息:孩子是个好孩子,只是可惜了。

  现在屋中的孩子不止楚大爷一个,孩子他娘看着孩子们萎靡的神情,心疼得要死,皆是对楚君逸怒目而视。

  楚君逸抱着手臂又观察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其实想要脱籍还有一个办法,就看你能不能下定决心。”

  “是什么?”楚大少问道。

  “参军。”楚君逸给出了答案。

  楚大少咽了口唾沫,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虽说楚家是武将出身,但到了楚大爷那一辈便再无人习武,对于参军……他还是有些犹豫。

  “匈奴那边暂时是消停了,但是再过几年边关战事还会兴起,有战争就会有伤亡,有伤亡就会有军功,利用军功来脱籍,这是唯一的办法。诚之在边关那头还有些关系,如果你愿意去,多的不敢说,照顾一二还是可以的。”楚君逸见他眼中升起了亮光,又是一盆冷水泼了上去,“不过你也要想清楚了,刀剑无眼,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丧命。”

  楚大少的脑袋又耷拉了下去,头顶乌云笼罩。

  楚君逸看向了其他几个侄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