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去处
��这话,膝盖一软,天灾人祸都叫她赶上了,由着别个捏了她的命,才知道发发慈悲不是一句笑话。

  陈娘子能办下这桩事来,心里甚是得意,使石桂到巷口酒肆打了一角酒,又让银柳整治两个下酒菜来,大郎出去了,银柳甩了手偷懒,自个儿摸出钱来,让石桂到外头买了一屉儿蒸小饺子,又切了一个猪耳朵来。

  银柳存了嫁进陈家的心思,一盅盅给陈娘子添酒,她是本地大户卖出来的,出来的时候贴身藏了些钱,手上松动不急着找买主,就当赁下陈家的屋子来,却不想跟陈大郎勾搭到一处。

  她句句话奉承了陈娘子,知道石桂定到了宋家,一叠声的赞:“还是姆妈有手段,那家子可不好进人的。”

  宋家的老太爷大有名头,他在太子太傅上告老了两回,圣人也没允,世代读书的人家,到了宋老太爷,是家里第二个进士,儿子年轻轻的又中了进士,如今宋家的老宅里,门前还竖着三对儿进士旗杆。

  甜水镇是宋老太爷的家乡,在这儿置下别墅消夏,造房子的时候大兴土木,可造完了却没来过。

  主家不住也有看房的管事,这别苑有楼有池有桥有廊坊,里头管事的撒扫的看花的怎么能少,厨下也离不得人,陈娘子算得是给石桂寻了个好差事。

  一角酒全是陈娘子吃了,小菜倒留了些给银柳石桂两个,石桂吃了两个白面馒头,昨天她不敢多吃,摸清了路数就放开肚子,吃了两年的榆树皮磨粉掺着玉米面做的窝头,见着这白面的,由不得她不咽唾沫。

  等陈娘子醉酒去睡,银柳歪在桌边,杏眼含着水光,面上似敷了胭脂,掸一掸长指甲:“那宋家有甚个好,消夏的别墅,在主子跟前脸都难露,你还当是好去处呢。”

  见不着主家,还谈什么出头,进去是个粗使的丫头,就干一辈子也还是粗使,非得那些办了好差,在主子跟前露过脸的,那才能往上提,过后也还有个好前程。

  石桂知道她是大户人家发卖出来的,可看她这模样便是乡下最难耐的寡妇都比她正经些,村里刘家的女儿便是到城里当了丫头了,到了年纪发还回来,积蓄的钱财盖了屋买了地,还给自个儿置了一份嫁妆。

  一样是当丫头,银柳却是被发卖出来的,她才要避过去不接话,银柳就伸手捏了她的脸,细细打量了她的眉目,冷哼了一声,甩开手去,卖人的时候往大了说,说是八岁了,实则七岁多,这两年就没吃过饱饭,头发细黄骨瘦如柴,叫她这一甩差点儿摔到地下。

  “小毛丫头生得倒好,要是主家在,说不准就能出头,可惜了了。”一面说一面笑,翘起脚来,看酒盅里头干干净净半滴残酒也无,嘴里嚼了两声,自家往屋里去睡。

  石桂把碗盘碟子都收拾了,听见陈娘子屋里鼾声如雷,银柳又把屋子反锁了,她进不去,也不想进那间屋,干脆就坐到桌上抱了膝盖。

  天上只一轮残月几颗星子,她身上穿一件旧袄,还是几年前年景好的时候裁的,穿了三个冬春,袖口领口早就起了毛边,此时紧紧拢住了,将将能挡夜里的寒风。

  莫名其妙到了这地方,以为这辈子就是在村里头过活了,再没想到经了一旱一蝗,她连自由身都没了。

  到了小城镇,才知道乡下的日子过得有多苦,上辈子的事只余下零星碎片,这辈子要过得好,脑筋不活不行,她已经学起捡蚕,想着能攒下一架织机来,送喜子去读书,替秋娘石头夫妻养老。

  哪知道先是一春蚕僵未结茧,跟着又是大旱天,再跟着又闹蝗,一家子就这么垮了,可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能想办法把日子再过回来,要是石头爹落下病,喜子再不好,这个家就散了。

  石桂生下来就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