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吴苓也是在纺织厂做过多年女工的,用缝纫机的熟练更超过沈如玉,有了图样,做起成品来更显得游刃有余。母女三人划定了销售人群之后,针对这三类人各自整理出了不同的款式。

  第一类是沈如珠托儿所的小女孩儿们,她们的款式偏童稚可爱一些,多是手工缝制的水果、蝴蝶、花朵之类的饰品;第二类是沈如玉学校附近的初、高中学生,她们都是在爱美的年纪,蕾丝发圈、水钻发夹,偏女人味和可爱风的设计,她们是不会拒绝的;第三类则是纺织厂工作的中年妇女,端庄大方的款式,充满成熟风韵。

  有了针对人群之后,这些东西做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一开始没有钱置办什么推车,吴苓和沈如玉只能像小货郎那样,做好后直接担着两箩筐卖。最开始,她们是取消了如珠的全托,在送如珠上学放学的时候,就在托儿所门口售卖。一开始,也没有多少人过来关注,只偶有停驻的,销量也就一般,吴苓有些惶恐,还是沈如玉安慰她不用担心。

  果不其然,在当天放学的时候,接到如珠,生意突然就好起来了,不少小姑娘拉着来接人的父母的手,非要买和如珠一样的发夹。

  如珠本来就长得好看,小姑娘白白净净的,头发乌黑,刘海上的草莓发夹十分引人注目,所有小姑娘都十分羡慕地看着她头上的发夹,你推推我,我推推你,也没人敢去问。

  而如珠这平时有些高冷的小姑娘,今天竟然破天荒头一次主动融入了人群,大大方方地介绍她头上的发夹是家里人给做的,放学的时候会在托儿所门口有卖。

  有了如珠效应之后,生意顿时火爆起来,人围上来多了,不少好奇的父母和孩子也跟着围拢过来,生意顿时变得十分受欢迎。在看见那些发夹发圈的款式之后,不仅是小朋友挪不开步子,就连送小朋友上学的妈妈们也很喜欢那些成熟的款式。

  刚做好的几百个发夹发圈顿时被一售而空,不少还都是买了好几个换着戴的,到后面都有人没买上在抱怨怎么这么少。吴苓道歉说下次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货,那些妈妈孩子才满意地离开。望着手里厚厚一摞的零钱,吴苓真是开心得合不拢嘴。

  这第一天的生意,粗略算下来,竟是收入近两百,扣下成本,小赚了一百是有的。这一天就快抵上她快一个月的收入了,怎不让吴苓惊喜。

  她虽然觉得女儿这法子好,能赚钱,但头次做生意,能有多少笃定,心中怎么能不忐忑,就怕不顺利,没想到这开头就这样令人惊喜。

  到后来,在沈如玉的建议之下,吴苓忍痛给买了个小推车,来摆这些发圈发卡,四处推着卖。

  现在生意这么好,唯一只让吴苓觉得美中不足的就只有她们两个人,好吧,算上如珠,两个半的劳动力,在制作上速度难免就慢了一些。

  这一忙起来,沈如玉就快要开学了,到这开学日的前两天,吴苓才终于回过神来。

  “哎呀,你们入学还要分班考试,我都忘了这回事了。去去去,别帮着弄了,你赶紧学习去。”吴苓恍然,赶着沈如玉去学习。

  学习……

  沈如玉一时有些出神。她都多少年没接触学习了,都毕业多少年了,还好是重生回初中,这要回高中,估计高中入学考直接就如同天书。沈如玉回神把自己六年级的书都翻了出来,数学、语文、自然、科学、体育、品德、思想政治……啊对,这小学还没有英语这门课呢。

  看着这花花绿绿的课本,沈如玉颇有些亚历山大。

  她首先翻开数学书看了看。

  1千克盐水含盐50克,盐是盐水的( )%。……多少来着,50g除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