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俞记生煎包(一)
�”俞和团回忆道,“这傅夫子是九年前来到咱俞家村的,当时他想用钱买下了原私塾办个傅家私塾,正好当时村里也没钱办私塾了,便卖给了他。傅夫子买下后又将泥胚房翻盖成了青砖瓦房,这才有了如今的傅家私塾。”

  “这傅夫子咋想着买下私塾,是想办私塾赚钱吗?”俞敬安记得好像前世的电影电视剧都说秀才当夫子教书,那是为了挣点糊口的钱粮,目的还是为了教书育人,特高风亮节的那种,他想不到竟有人特地买了,办私塾赚钱,这不就像现代的那些私立学校嘛,也太超前了。

  “自然是要赚钱的,”俞和团笑,一边推开老屋的门,说道,“每年一人二两银子的束脩,不过教得挺好,这傅家私塾里可是出了两个举人老爷的。”

  “那真厉害。”俞敬安本就不太喜欢傅家,此时便口不在心应了声。

  说话间,两人已经在老屋的院子里了。俞和团带着俞敬安穿过院子,绕过墙边,来到了老屋的后院,猪圈就在这后院里。按着大陈朝规矩,这老屋该是俞敬谦这个长子长孙的了,不过因为猪圈当时也算在分家里头,这后院的三格猪圈,三兄弟是一家一格的。

  “当时,这猪虽是两老帮着照看,猪圈却是与猪一起隔开,分成三份的了。你家的猪圈就是中间的那间,来我引这你摸摸这些隔墙,你心里也有个数。”俞和团一边说着一边领着俞敬安摸摸界限,也好认下。

  俞敬安答应一声,随着俞和团的步子,一边听一边记,脑子里二维地图功能早就打开,将这间老屋走过的地方都绘制清楚,重点照顾了这猪圈,存档为“老屋的猪圈”。

  有了猪圈,俞敬安的心就放下了一半,现下就是怎么将那两支猪仔拿出来放进猪圈的问题了,之后还得想想怎么合理分配目前他手上的这些活计。

  四月二十一大集,俞敬安卖了柴火,拜托了刘家夫夫摊位的事儿,带回来下等面粉十斤,下等肉八斤,五斤猪皮,又买了些许香料与碱面,还扯了六尺的麻布,总共花费一百七十九文钱。还买了二十个盘子,二十个碟子,两斤香醋,花费六十六文。当天,他就在家熬了好几锅猪皮冻,结好冻就放在系统包裹里。

  四月二十二,俞敬安凌晨丑正就偷溜出去躲在村外百米处,趁着寅末卯初天还未亮全,一手敲着竹杖,一手抱着一只猪仔,背上背着另一头猪仔从村外抱进村里,养在了自家猪圈,至此打猪草成了俞敬安日常活动。

  四月二十二,俞敬安上山给菜苗浇了水,打了尽可能多的猪草存了一部分在空间包裹里,又请俞和平他爹打了一个排包子的木盒,长两尺,高一尺六,分四层,花费六十文。下午,剁了半斤系统五花肉与下等肉的混合肉沫,加了几两皮冻,再加系统的细盐与味精,调匀拌好备用。本想拿了老面想发面,但俞敬安却是不咋会,干脆事先在下等面粉里也掺了便宜又精细的系统面粉,去找了俞齐氏。

  四月二十二,郑青梅已经三天没过来了,俞敬安想着是不是什么事情耽误了,又想着有空便去河东看看。

  四月二十三,俞敬安在俞齐氏、俞和团、俞敬谦的帮助下,将做生煎包生意的家伙事儿拿到了镇上,暂时放在王记饭肆的后院里,这是俞敬谦与掌柜说好了的。之后,几人又一起去看了刘家夫夫帮忙找的摊位,虽相对来说有些偏,现下也只能凑活。

  四月二十四,俞敬安发现郑青梅有五天没来了,这一天已经是第六天。俞敬安开始翘首以盼郑青梅的到来,可惜郑青梅一直没有出现,他有些担心。做好家里的事儿,俞敬安干脆去了一趟郑家,郑青梅倒是见着了,只是他舅伀不让出门罢了,俞敬安心也就放下了。

  四月二十五,清平镇大集,俞记生煎包开业。

  寅初,俞敬安、俞和团、俞齐氏三人背着准备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