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俞记生煎包(二)
  俞记生煎包这五个字是俞敬明写的,写在一块长条的木板上。虽然时人没几个认字儿的,但放上个门面,俞敬安认为还是有必要的。只是因着初次做生意,准备不周全,这挂牌便无处可挂,只得将水缸与炉子并排,将那木板倚在水缸之前。

  快到卯正的时候,赶集摆摊的,赶集买菜买东西的都来了,东市上的人就慢慢多了起来。俞敬谦因为这时间王记一般要收些农家来贩卖的货物,帮着挑了水便赶回王记了,这生煎包摊上就剩下俞和团、俞齐氏、郑青梅、俞敬安四人。

  卖柴火算不上是在做买卖,要说真正的做买卖,留下的四个人都是初哥,开口吆喝总不好意思。几人悻悻然得聊了几句,竟有点尴尬。 最后还是俞敬安这个摊主做了两趟深呼吸,清了两下嗓子大声吆喝了起来。

  “俞记生煎包,大陈朝头一份的生煎包咯!鲜美多汁,外酥里嫩,买一份还送榨菜蛋花汤咯!”

  重要的事情喊三遍!俞敬安第一遍还有些哆嗦,后两遍就喊得中气十足了。

  三遍喊下来,多多少少有些人驻足看过来。人声嘈杂,俞敬安听不得多少信息,只能听见一些关键的词汇,像是“那瞎子”“啥生煎包”“送”“啥菜蛋花汤”。疑问者有之,但上前却没有。俞敬安也不在意,已经开过口的他再吆喝起来已经容易多了,没人上前他就接着喊。

  郑青梅看看俞敬安,又看看那些驻足围观的人,沉了一口气也随着俞敬安大声喊起来。

  俞和团与俞齐氏看着这两个小的一先一后的喊起来,不由相视一笑,两口子不就该是这样,夫唱伕随。

  这时,从人堆里挤上来一个大爷,一开口就笑:“哟,瞎娃子不卖柴火改卖包子啦。”

  俞敬安认得这个声音,是之前到他那柴火摊上买了两次柴火的马大叔。

  “马大叔?您好啊,我是改卖这生煎包了,您有兴趣不,要不要来一份?这可真是大陈朝头一份!”俞敬安与这马大叔打过两次交道,知道马大叔性子,人挺好,也豪爽,就是爱吹牛皮。俞敬安与他说话,不由自主就为自己竖起大拇指自夸。

  “生煎包?确实没听说过,啥味儿?”马大叔笑着到了摊前,凑到这面案炉子上看看。

  “鲜香多汁,外酥里嫩!若是能吃醋,沾上一点香醋,那是美味得不得了!两文钱一份,送榨菜蛋花汤一碗!”俞敬安借着回答问题对自家生煎包大肆宣传一番,说罢,又往前凑了凑小声道,“当然,您是头一份,不收您钱。”

  马大叔那真是特上道,一听俞敬安的话,立马接上:“哟,还送啥蛋花汤?这么好?”

  “榨菜蛋花汤!”俞敬安又大声道,“这榨菜呀,可是我专门为这生煎包买来的腌菜,配着蛋花作汤,最是鲜美!来来来,您坐。”说罢,便一手敲着竹杖,一手引着这马大叔往摊子旁摆好的桌子上坐。俞敬安是南方人,配生煎最喜欢紫菜虾皮汤,只是这清平镇是没有紫菜,也不知道这时代有没有紫菜,恰好当时救济系统升七级时系统食品区解锁了榨菜,一文钱三斤,很便宜,俞敬安灵机一动,干脆随便先凑合个榨菜蛋花汤。

  俞敬安将马大叔引过来坐好,转头就对郑青梅道:“小梅,给马大叔上十个生煎包,再上一碗榨菜蛋花汤!”说完又回头问马大叔,“您能吃醋吗?能的话,这生煎蘸醋味道不错。”

  “那就来点儿。”马大叔笑道。

  郑青梅将刚刚盛好的生煎与汤端了上来,俞齐氏也随着倒了点醋在小碟子上送了过来。俞敬安还想伸手给马大叔拔双筷子,马大叔倒是笑着说自己来。

  “马大叔,您尝尝味道如何?不过这生煎刚出炉,里头汁水正又多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