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青河村是罗江一条很小支流青河流经之地,属于青元郡中南县。这里是东南富裕之地,青河村沾着水利,多有良田,在这一带算是顶为不错的村子。村里百户人家,家家都有田地,很是不受罪。

  里长对于逃难来的孙母,很是同情,看着俩孩子面黄肌瘦的,也动了恻隐之心,孙母所提定居事宜,请了村里三老相商,便同意了。之后孙母很是事宜的送了一份礼给里长娘子,户籍的事,里长也就接了过去。

  孙母手里有银子,还是二十几两之多,是孙家多年积蓄,加上一些首饰,在简易的搭了茅屋后,还托了里长,在靠河流的地方,买了五亩中上水田,又在村子后面的山上,开了两亩旱地。艰难的过起了日子。

  一个女子,想要拉扯孩子,根本就难的让人头疼,不单是劳累,在淳朴的地方,总少不了流氓,就算孙母不惧,但她还要照看孩子、田地。在又一次的田里的水被放干,孙母下了决心,她得找个男人依靠,不然日子绝对过不下去!

  人选很重要,她得为俩孩子着想,不能害了孩子,那她就太对不住死去的丈夫了。这事给里长娘子透露了下,她人面广,比孙母强上不少。里长娘子也知道那些流氓欺负人的事,因为孙母经常的过来,送些小东西,里长娘子赞她会做人,还让丈夫警告过一回。但这些流氓答应的利落,黑手一点也没少,阳奉阴违的本事不小,根本就拿他们没办法。

  对于孙母的意思,里长娘子点头答应了,确实,这些流氓之所以敢这么做,不外乎就是孙母是外地人,在村子里没有族人亲戚,更为重要的就是,没有丈夫,小儿寡母的,欺负了也没人出头。

  这事急不得,要寻一个妥帖的,很难。孙母一边等消息,一边还要没命的做活计,糊口真是不容易的事。

  大概是过了两个月,里正娘子给找了个人选,在青河村的北部,靠着后山的一户人家,这位是去年妻子生病去世,留了一女、一子,家里条件不错,水田也有二十三亩、旱地十亩,更不错的是,本人还是位手艺不错的木匠,虽然年纪比孙母大五岁,但这时候要找,还是他的条件最为不错。

  孙母见了一面,女子再嫁,没有那么多的计较,俗话说‘一嫁看父母,二嫁自身来’,两人觉得彼此合适,也就答应了。没过几天,孙母就跟了这位姓周的,依靠着生活。

  ········

  “瞧瞧,那才是亲孙女呢,你这丫头要我说几遍,让你少做点,你做再多,还是拿不到钱!整天没个闲,抢着做这做那的,她们绣花卖钱的,我说了让你跟着也学点,哼,那老东西当没听见似的,根本就没把你当事儿,你这还起劲,被欺负到家了也不吭声!”孙母看见周彤头上戴的铜质纹花簪子,问了周海,说是她奶奶给她买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拉了孙惠就是一通数落。

  这还要牵扯到之前的一件事,周奶奶以前年轻的时候做过绣娘,刺绣的手艺很好,现在每个月绣绣东西,也能有个百多文的收入,这还是因为眼睛不好的缘故,以前就是靠着这样的本事,为儿子积攒了凭多的家业。她只有周海一个子女,对于儿子的唯一女儿,更是没有不教的。孙母本想着让孙惠也跟着学,有了这好手艺,将来出嫁的时候也是一个条件,和周母说了声,谁知道周母当没听到,根本就不搭理,为这,孙母呕了很长的气,现在想想也不舒服。

  孙惠知道母亲是为自己好,但她确实不能这么的面皮,她清楚的知道,自己与周家,说起来没有多大的干系,连亲戚都不算,周家能接了她姐弟俩一起住,吃食也供着,可以算是过的去。她不停的劳作,不过是为了报答周家的接纳。至于刺绣,她是想学,但也知道,这古代的手艺,都是不外传的,哪里能够白白的让你学了去。周奶奶不愿教,孙惠也没放在心上。

  见母亲确实不高兴,孙惠过去安慰:“娘,您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