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
  不知不觉便到了正月,边关将军莫绍平回京述职,书华殿里太子、晋王、元帅皆在。

  “皇上,南央新君齐骁登基,似乎动作不小。”

  “有何异动。”

  “新君借着政权更替的由头征了不少新兵。虽说历国历朝新君登基都会改一改军中格局,不过南央本也不是什么大国,征兵的名额似乎有点过了。”

  “嗯……元帅怎么看?”

  “为君主者有野心倒也不奇怪,不过毕竟疆土有限,即使有异动,上了战场后方军需很难跟得上,倒也不需要过于在意。”

  晋王显然有些不同意,反驳道:“大国有大国的好处,小国也有小国的便利,地方小人少,反而利于治理,上下一心也不见得好对付。”

  “那太子怎么看?”

  元祐思索了一番答道:“儿臣同皇兄看法一致,南央不可小觑。南央只是一个小国,但从我们派去各国的探子搜来的情报看,却是南央的信息最少,也都是些不痛不痒的消息。诸国的眼睛都盯着都陵和靖梁的边境,恐怕也不止南央,如果实力最强的两国边境告急,谁不想在乱局里分一杯羹,无论是谁,儿臣认为都不能不防。”

  莫将军点点头继续说道:“晋王一句‘上下一心’便是臣不敢轻视南央的根本所在,南央新君从小是泡在药罐子里长大的,可难得他的胞弟手握重兵却无半点笼络朝中大臣之意,一心辅佐,得此忠臣良将胜过十万将士。”

  阎鹤天见众人一词,立刻转了话锋:“微臣出身军营,又良久未上战场,对时局的分析竟如此浅薄,实在有负圣恩。”

  “元帅不必如此,你刚刚提到疆土有限也不无道理,这制约南央最关键的地方,防还是要防但也无需过于忧虑,多加留意就好。”

  四人应声说是,莫绍平想到了什么又继续回禀:“似乎南央尚未立后,一直有传言说南央王有意像都陵公主求亲。”

  元祐抢先说道:“此事等有正式的求亲使团来访再商议也不迟,不过宫里跟南央王年龄相仿的似乎不多,玉若和兰音是嫡出公主,嫁去南央,还是个病体缠身的,总是不合适,到时选个郡主便可。”

  皇上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又交代了几句话便叫四人都退下了。

  出了书华殿阎鹤天叫住了元熹话了几句家常。

  “过两日便是元宵了,往年静宛最喜欢逛灯会,只是今年大着肚子恐怕是不方便。”

  “元帅多虑了,本王已经命管家在王府里布置起来了,想必倒是不用上街逛灯会也能尽兴。”

  “王爷有此心我倒也放心。孝笙过了年也十五了,我一直想给他在朝中谋个差事,说来他也算是王爷的小舅子,如果能在您手下□□我也能安心些。”

  “孝笙以后又岂止是本王的小舅子,也许父皇心里早有圣意,元帅还是静观其变吧。”

  阎孝笙本是想跟元熹示好,这碰了一鼻子灰的,也是有些不高兴。

  元熹心里也是不悦,回到王府看见静宛正在指挥家丁挂灯笼,便想悄悄溜去书房,哪知静宛眼尖叫住了他。

  “王爷,听说母后准许兰音妹妹元宵那夜出宫赏灯,我想让孝笙带着妹妹来府上用晚膳可好?”

  “难得母后破例,王妃就让他们在宫外好好玩吧。也不是平日见不到的人,不差这一顿饭。”

  静宛听元熹叫她“王妃”,脸上的笑意顿时便没了:“好像每次王爷同父亲谈不拢都会叫静宛‘王妃’,这次又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