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没有回家
  在又春看来,无论是奶奶还是妈妈,都不算特别聪明的人。

  她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人,一辈子也没做过什么大的坏事儿,顶多就是爱占小便宜或者是背后嚼嚼舌头,说点别人家的闲话。

  有时候又春甚至觉得,奶奶和妈妈是一类人。

  可就是这么两个很像的女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却是水火不容。

  黎大诚说过这么一件事。

  黎又春的奶奶一直都属于被地主剥削的农民阶级,年轻时地主家的小姐帮过黎又春的奶奶,文-革时在那家小姐落难,全村人都在落井下石,黎又春的奶奶站出来帮了那家小姐,不仅给她饭吃,还让她住在自己家里,让她免受红卫兵小将的羞辱。

  “你奶奶年轻时就很凶,村里人都不敢惹她,她就拿着一个大扫帚,将那些找麻烦的人都打走,要是有人敢上来,她就拿出家里挂着的主席的照片,谁敢上来,就是对主席不尊重。”

  黎大诚提起这样的母亲,语气相当自豪。

  黎又春很难将一毛钱算错都会和菜市场摊主吵起来的奶奶与文-革时敢于和红卫兵正面对抗的女战士联系到一起。

  但仔细想想,这种事情发生在奶奶身上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小时候跟着奶奶出去买菜,大街上看到一男一女争吵,奶奶都会撸袖子冲上去,得知人家是两口子吵架也振振有词。

  就像黎大诚在这场婆媳大战中,会情不自禁偏袒自己的母亲,黎又春也会。

  每一次奶奶和妈妈发生争吵,黎又春尽管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但还是希望奶奶能更宽容一些。

  郑红梅自认为自己泼辣又能干,在黎又春看来,母亲像个浑身长满刺的仙人掌,外面扎人,内心却柔软。

  尽管她不止一次私下抱怨父亲将全部家当砸进去给自己爹娘治病,没有给孩子留一分钱;抱怨父亲是个自私鬼,只想着自己的爹娘,没有顾着他们这个小家。

  甚至郑红梅不止一次在娘家聊天的时候,抱怨公公婆婆为什么还不放弃治疗。

  但是她真正做事情,却没有她嘴上说的那么干脆。

  在黎又春的印象里,母亲郑红梅吃的永远是家里最差的。

  以前爷爷奶奶没生病的时,家里的餐桌上时不时出现一两道荤菜。

  一盘鸡,好肉都挑给又春和爸爸黎大诚,妈妈永远吃的都是鸡头鸡爪,或是拿着馒头沾点菜汤,啃啃骨头,就说吃饱了。

  现在家里穷的一分钱掰两半花,荤菜自然是吃不到了。

  家里买点肉也切成肉沫给尿毒症的奶奶吃。

  其实老人不宜吃蛋白质太高的食物,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只能靠透析延缓让她身体各个器官开始衰竭,她现在也吃不了什么好东西。

  但是年龄大的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嘴巴有点馋。

  黎又春的奶奶就算不吃也要尝尝味道,哪怕是嚼两下吐出来,她也要吃。

  这种浪费的行径让郑红梅十分看不惯,可婆婆是个病号,你能说她什么?

  “你别吃”还是“不许你吃”,郑红梅都做不到。

  她只是心疼孩子,又春正在长身体,却一年到头见不着荤腥,婆婆分明不能吃那些东西,却也要给她准备着,只为了让她嚼一嚼,尝尝味道。

  有的时候黎又春觉得母亲是个很矛盾的人,家里骂奶奶最多的是郑红梅,但也是郑红梅告诉黎又春,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