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闻
  明珠港口的游艇爆炸事件,让《都市晨报》报社忙得人仰马翻。

  晨报最晚十点下印,这个头条调查采访加上撰稿排版校对,合起来的时间不超过八小时。

  白天在明珠港和巨华间来回奔波调查,苏黎歌晚上八点才回到报社开始撰稿,跨版头条的内容,从爆炸新闻到巨华的裁员风波,再到唐宇国际的出现,以及被裁员工的情况……一桩桩一件件,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串联起来,她只花了一小半时就完成了全篇新闻稿。

  但这打战似的夜晚却还未终结。

  设计排版、第一次校稿修改、送审主编,她忙得水都来不及喝。在报社盯着打印签版、校对定稿,直到转制菲林付梓印刷后,她才算松了一口气。

  身体明明已经倦极,精神却仍旧亢奋着,她还在整理手边的资料,想着这则头条要如何做跟踪报导,就这么熬到凌晨四点,报馆里的人走得差不多。

  “小苏,印好了。”主编打来的电话,通知大家报纸印刷完毕,已开始准备配送分发。

  她才算真正松懈,倦极就趴在桌上睡去。桌边的立扇呼呼转动着,吹出来的风让她觉得冷,可连打了五个喷嚏也没让她爬起来给自己披件衣服。

  清晨六点半,电话声将她吵醒。

  大部分报纸已送到各大报刊点。

  比往日的出刊时间晚了半小时,但今天的印刷量增加了十分之一,且他们送稿的时间也晚,能准时送达已属不易。

  有这个大独家的加持,今天的销量应该会比往日好一点。

  她可以肯定不会有第二家报社能写得出与她相同的头条。

  挂上电话,她迷糊地望去,整个报馆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日光灯荧白的光芒压过了窗外微明的天色,让她恍惚觉得这个夜晚还未过去。

  脑袋还钝钝的,她调了一天假期,收拾好东西出了报社。

  街上还有些冷清,只有经营早市的餐饮店早早开了门,等她到家时,街道才渐渐复苏,喧闹起来。

  路过楼下的早餐店,苏黎歌进去带了份豆浆油条和包子,出来时正看到小区外的报刊亭刚摆上新送来的《都市晨报》。

  “给我一份。”她随手将买早餐找回的零钱扔给了老板,不等他开口就自己拿起了报纸。

  新印出的报纸还散发着浓浓的油墨香,手一蹭便染上墨渍。

  苏黎歌并不在意,注意力只放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

  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版大小的照片上,秦扬风的照片被印得有些模糊。

  其中一张是他被送上救护车时的照片,出自她的手。

  忙碌了一整天,她到现在才想起自己与秦扬风这场意外的重逢来,四年没见,不料才一见面,她就成了他的救命恩人。

  不过,是不是恩人也难说,因为这头版头条的撰稿人是她苏黎歌。

  四年前他就没信任过她,隔了四年他们只可能更加陌生疏远,这新闻一出,巨华的收购项目大概会搁置,且唐宇国际也会受到舆论影响,她这恩人当不成,只怕要被当成仇人了。

  这个有些孩子气、嘴巴像抹了蜂蜜的男人,可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温煦暖人。

  但这些都和她没关系了。

  作为记者,不能有预设的立场。

  这是杜清凡教给她的。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