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故宫的冬(下)
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一次的展览可是一口气把整个汉朝都包揽了进去。要将一整个王朝的兴衰起落,足足四百年的历史说清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为故宫六百岁的贺礼之一,这一次布展单单是国家一级文物就请来了百八十余件,其中还包括一部分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这里头有好些都是旁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消息传开之后立刻就有人@那些博物馆官博,表示卿等居然如此大方,也不怕一去不回呀~嘎嘎嘎。

  大部分博物馆高冷得不予回应,少部分调皮的倒是晒出了故宫发过来的借调函。很快,这些借调函都被p上了三个大字:保证书。

  信函里头的一些关键词被人划出来,经过吃瓜网友的歪曲和解释,成了妥妥的“亲们,借用一下哟!保证归还!”的文物书。

  行嘞,人家保证书都写了你还能不借吗?还想不想让大佬带着飞啦!

  信息不通的夏安然并不知道这一切,他还可怜兮兮地每天就指着那些零碎的小信息过日子呢。好在这些消息没有太过折磨猫,在几日后,各大博物馆便来了相关人员帮忙布置展厅。

  夏安然立刻混在了里面,他一边坐在展厅里头左看右看,一边听来帮忙的工作人员或是自豪或是骄傲地给讲述展品的故事,以方便这儿的“外行人”理解某些展品的魅力,以及商讨如何摆放才能更加彰显出它最动人的角度。

  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相谈甚欢之下也给来凑热闹的夏安然普及了不少有关知识,一并的自然还有八卦故事。展厅的布置进行了大半个月,其后陆陆续续有不少宝物进入。期间,夏安然一直保持着警惕,谁料久久没有任务触发。

  筹备工作经过了近两个月后,终于在五一黄金周以前完成,夏安然早在宝物开始放入后就被禁止入内。好在他早就有了经验,早早等在了展厅外头的角落里面,午休时候还能悄悄蹿进去,只要他动作够轻,便不会触发报警装置。

  作为这场展览的第一个观展人,夏安然赶在所有人之前看到了先一步进展的巨大组合铜器方阵,领头的便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此次布展的正前方按照出土时候的方阵,以铜奔马领头,其后为规整的铜车马队、武士仪仗俑,气势磅礴。

  这一套青铜器曾经在三国展的时候也被请来过,只是当时并没有领头的铜奔马,现如今,它们终于在此处团圆了。

  这一组产自东汉中后期的铜奔马仪仗队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头的珍宝,便是因为马,为古代军之大器也。

  华夏本土所产的马种多为矮马,而汉朝时期大量购入匈奴马进行血统筛选,更是千里迢迢向大宛购买了“天马”,引入优秀血统,建立繁育基地,方才在其后成就了“西凉军马”的名声。

  而同时,依靠着大汉先进的冶炼技术,以及后勤保障,文景两代的资金、物资、人力积累,才成就了以“武”为谥号的汉武大帝。

  而东汉雷台墓里头的这些铜马,基本全都是高头大马。

  这可不是一代人的功劳,而是自汉武帝带回汗血马和大宛宝马之后,世世代代汉人的努力和付出。曾经在宋代倒腾过马的育种的夏安然非常清楚这一点有多难。

  ——基本就和想要用公哈士奇和田园犬配种一样难。

  矮小许多的母体要受孕以及产后护理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时大宋朝第一次成功购入大宛宝马之后,负责育种的畜官整整有三个月都是睡在马厩里头的。

  夏安然用惊叹的眼神左左右右打量着铜奔马,然后他踮着脚跑进去又看了环首刀,还仔细看了这几把不同时期的环首刀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