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周清兰说的这些,可不是假话。

  周家的粮食,真的已经见了底。

  赵荷花听了这话,心里慌张不已,“那可怎么办?咱家二十几口人……要是上头有救济粮下来,那还好,可是咱们这个地方,说穷不算特穷,救济粮能分到咱们这儿吗?”

  家里到底还有多少粮食,她虽然不知道具体数目,但大致还是可以估算出来的。

  “估计难。”周清兰皱着眉头说道。

  “行了,先不说这事儿,我先去拿粮食,能糊弄一天是一天。”

  赵荷花含着泪点头,院子里在洗脸的人,听了周老太的话,心情都十分沉重。

  “大哥,你说这日子,可咋过啊?”这其中,最为苦闷的,就属周家老二周大树。

  他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

  孩子们孩子都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阶段。而且,他家老大老二,已经十六,翻过年,就得寻摸亲事。

  一下子要找两个儿媳妇,后头两个马上也大了,差点没把老二两口子给愁白了头发。

  家里什么情况,老二家一清二楚,于是越发愁苦。

  当初连生儿子成为村里头一份的喜悦,这会儿也消失得一干二净。

  “你问我,我问谁?该咋过就咋过。你有这发愁的功夫,还不如多上山找点吃的。”问他有个屁用,他又不能变出粮食来。

  周大山这一句话,立马把周大树给憋了回去。

  是啊,问大哥有个毛用。

  还不如问妈拿拿主意。嗯,等会儿吃完饭,他就问问他妈,到底该怎么办。

  家中的一应事务,都是他妈在管着,小事儿也就算了,大事儿都得问过他妈的主意。

  他妈总归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可比他们几个兄弟,有见识多了。

  很快,一大锅杂粮野菜草根糊糊粥,就出了锅。

  周清兰按照记忆,开始分粥。

  男人分到的是一个大海碗,满满当当,女人半碗多一点,小孩子按照大小,给多给少。

  可以说,相当公平。

  周清兰闻着满屋子奇异的味道,她竟然还觉得有点儿好闻,意识到这个,周清兰的内心越发萧索。

  “唏哩呼噜,稀里哗啦……”

  周清兰抬头一看抬头,屋子里坐着的,站着的,全都把脸埋进了碗里。

  喝得喷香!

  她:“……”

  算了,入乡随俗吧。

  再说她的肚子也饿了一整天了,难道就不好喝就不喝吗?

  别傻了,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奶,你怎么还不喝?是不饿吗?”三狗子,也就是周大树的三儿子,已经喝完了他自己碗里的杂粮野菜粥。

  不舍地从碗里拔出脑袋,想要看看锅里是不是还剩着一点儿底的时候,他却发现,他奶碗里竟然还满满当当的!

  三狗子不由自主地流了口水,眼睛就跟黏在了周清兰的碗上似的。

  就这么半碗多点的杂粮糊糊粥,他一个半大的小子,哪里够吃!

  他恨不得一整锅,都是自己的。

  可是,那只是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