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清账
的新式房子吗?跟李端一起下帖子,把各家的夫人们请来,”

  顾皎得了李恒的允许,当真便去准备起来。

  她将几个丫头,连带长庚和管事们叫到私宅里,盘点这一年的收成和成果。

  毕竟,不管高复那处如何,她手边的事不能停。

  先点算农业相关,长庚最是清楚。

  五牛道第一季红薯已经收成,并全部作为军粮运送出去了。庄子上的第二季红薯现在也到了收成的尾声,一部分卖作军粮,一部分留种,一部分送入郡城义仓做存粮,剩下的可全部自行支配。庄子上已经建设了配套的养殖场和制作各种红薯粉、干的工坊,算是初见成效了。唐百工建庄的任务完成,兴趣转到烧窑和钢铁枪炮上去了,将手上的活儿全给了长庚。

  至于龙口的小庄和那些妆田,由顾家三爷爷和宽爷管着。两季红薯,两季稻谷,再加上一些零星的小麦,送了十几个大车的米面来郡城。顾青山又将其它的收成折成的钱全交过来,她让含烟盘了一下,竟也有三四千两之多。另外的好消息是宽爷的木禾,说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要好些,若是产量稳定下来,明年当真可以开始推广了。

  当然,宽爷另有诸多计划,听说郡城好些劝农官后,强烈要求派两个去龙口。一个帮忙研究水稻,一个则是负责小麦。按照宽爷的话说,河西有许多旱地,是适宜种小麦的。出来的面粉,品质比南方好许多。面粉制成馕饼,比米又耐保存许多,正合了行军等等。

  这诸多杂事是基础,整理了两天,顾皎心中算是有数了。

  在商行的推动下,将庄子运营的规矩定下来,再选择可靠的庄头,基本能够保证收入稳定。如此,她基本可以放手,只定期派人去监管一番便可以。

  工业上刚开始起步,但起步便是军火生意,当真是——

  顾皎不知如何说,但马家搬过来的是真金白银。

  当然,唐百工那处的投入也很大。煤矿的开采,到处招纳流民和民夫,修路,扩窑,挖山,做炮仗等等,全是烧钱的活儿。若不是有青州王打仗撑起来,就目前而言,农业基础根本撑不起来工业的消耗。

  算得几日账,顾皎心中有数了。

  “太慢,还是太慢。”她对含烟道,“咱们的庄子虽然一直在扩大,商行垄断也保证了利润。但其实走的都是大军阀渠道,对社会的影响太小了。若想要工业产值上规模,农业基础必须要足够厚。简而言之,要民富。”

  含烟听不懂,杨丫儿也听不懂,更不用说勺儿和柳丫儿了。

  顾皎便和李恒唠叨,但李恒对这些也只听得多,说得少。她一个人比手画脚,口干舌燥,也只换得他送上来一杯水,“皎皎,润润嗓子。”

  她其实还是有些遗憾的,一口气将水喝干,趴在他怀里叹气。

  李恒也只不断拍着她的肩膀,似乎是安慰,似乎也是无可奈何。

  顾皎只好自己劝自己,看看眼前的青砖大房子,梦里也想要的大火炉,纯实木的扎实家具,最重要的是大美男。算了,人生总不能样样如意嘛。

  “可是,你不是要准备别的事情吗?夫人们的帖子,都下了?”李恒温存半日,发问。

  顾皎摇头,“请客当然简单,可农庄上的说成出了,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呢。账没算好,怎么请客?”

  又忙得几日,账终于清出来,顾皎发帖子将农庄上的几个小股东请来,去了如脂的别宅。

  所谓如脂别宅,在顾皎的计划中,应当是一个商务会所。李家精心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