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烟火大王
  雷卫东不知道新华社那边的电话,但找人去查的话很简单,这是个组织又不是个人,很快就联系上了,雷卫东在电话里闲扯了几分钟以后,谈到了关于合作的问题。

  对于雷卫东的电话,新华社那边一开始还有些莫名其妙,但知道雷卫东来意之后立马就来了兴趣。

  同那些和内地联系日益紧密的香港富豪不同,一直有香港脸面之称的香港电影对内地缺不冷不热,除了少数几个人,大部分人不光接触的想法没有,还隐隐约约有抵触之意。

  这同欧美国家电影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要知道早在前两年,也就是1979年的时候,国内就派出了电影技术代表团前往法国,英国,联邦德国等国家进行考察。

  同年,美利坚合纵国也就美国的电影人来到国内讲学,柯达公司的技术人员也来华访问。

  在1980年,1981年更是有不少欧美、日笨的电影人来华访问,同时国家也派出了不少的代表团出国访问,双方有了不少的合作。

  只有香江的电影人!

  别看同内地有了合作,比如正在开拍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但香港娱乐圈整体上的态度没有改变。

  至于原因,说白了很简单!

  香港的电影公司,无论是佳和还是新艺城或者马氏都是私人公司,以最求利润为基本点。

  而弯弯又是香港最大的外铺市场,大部分电影公司,都是靠弯弯市场盈利,靠弯弯市场生存,他们可没有本事把手里的电影卖到东南亚、日笨等地的。

  内地与弯弯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但凡和内地合作的公司都被起封杀。

  就好像梁嘉辉,作为无线艺人培训班第十届的学生,毕业之后没有进去演艺圈反而当起了服装模特儿、杂志编辑。

  结果被李大导演看中,出演了《垂帘听政》与《火烧圆明园》让他成为了香江金像奖最年轻的影帝,可谓出道即巅峰。

  只是这两部电影让他被弯弯封杀,无戏可拍,沦落到旺角摆地摊,和女朋友去喝咖啡,因为没钱,女朋友提前和服务生打招呼,按五折为梁嘉辉结账,为此服务生们悄悄给梁嘉辉起了一个绰号,叫“梁五折“。后来知道真相,梁嘉辉内心所受的震动难以形容。

  后来有位影帝吐槽香江的金像奖是拿奖衰三年,这个梗最早就是出自梁嘉辉的这段经历。

  这种高压的情况下,香港电影人怎么敢与内地有太多的接触,除非他不要弯弯市场了。

  没人上门,雷卫东的上门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再加上雷卫东说了来香港的人员包吃包住包路费还给工资,美金!

  很快,新华社的电话就打到了八一厂!

  面对香江的邀请,八一厂很是重视,王厂长亲自带队,厂里技术最好的几名烟火师,包括有尹星云这位内地未来30年最出众的烟火大师,匆匆忙忙来到了香港,然后在新华社香港分社一名领导陪同下来到了慧敏影业。

  “老郑,你说慧敏公司为什么找我们合作,而不在香港本地找烟火公司合作。”慧敏公司的会客室,坐在沙发上的王厂长问道。

  “估计是因为价格问题吧!”老郑全名郑明远,是香港分社梁社长的得力助手。

  他分管的工作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广交会,香港方面就是由他负责协调的。

  因为经常内地香港两边跑,知道两地的物价水平差距有多大,不客气的说,别看香港工资是内地的五十倍,但生活水平也就是二三倍的差距,中间的差价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