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刊出
�间把这篇论文看完了,虽然这种新发现不能治疗所有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光凭有效促进心肌再生这一点就是个爆炸性的发现了。

  要是有药物能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并且可以通过靶向引导顺利把药物送到病灶,那完全可以有效避免许多心梗死亡的悲剧发生,让病变的心脏重新焕发活力!

  可惜梁先生翻译得太专业,并没有第一时间引起太多人关注,只有少数和他互关的专业人士和科普博主能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

  关注梁先生的也有媒体记者,对方和梁先生交流完自己看不太懂的问题之后,征得梁先生的同意把稿子转到自己报社账号上,不过转发后的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改成了更通俗易懂的类型。

  谁家没几个老人?

  看到这个重大发现,不少人都自发地转到自己首页,期待这个药物能早日投入生产。

  这种新药可能会比较昂贵,但是只要能救命,贵一点也可以接受!

  质疑的声音也不少,因为前几年才刚揭发出一场重大学术造假事件,很多对心肌再生方面的研究都持观望态度,不少人都号召群众理性看待这个新闻,《生命》只是学术平台,发在上面的也不全是真理。

  随着关注这篇论文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谁了——

  陆则!

  一开始业内的人只觉得耳熟,没往网上正在被黑的“小陆医生”身上想。

  要知道过了年陆则才刚满二十二岁!

  二十二岁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生命》上发布了这么大的发现,绝对不可能!

  要知道光是登记在案的关于心梗的研究就数不胜数,这已经是一条重要的研究分支,冷不丁来了这么一篇文章,简直打得业内所有人措手不及!

  事实上不仅网上吵翻天,在此之前《生命》的编辑部也进行过一场相当激烈的争辩,原因就是这篇论文出自一个中国年轻人之手。

  任何领域都少不了偏见的存在,年纪小、学历不高、是个东方黄种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可以轻易引起不少人的轻视和反感。

  “简直天荒夜谈!”

  “小孩子就该在家里玩泥巴,学术界不是给他们玩耍和镀金玩耍的地方!”

  “我的天啊,现在的中国人真是骄傲过头,这样的文章都敢拿出来丢人现眼!”

  这样的争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负责审核的老约翰逊等人把文章看完,核实过相关数据和图文影像资料,那些叫嚷着“自大的中国小鬼”的人才彻底哑火了。

  相比外面的震惊和质疑,陆则后援群里的粉丝们却关起门来热烈讨论——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啊啊啊第一作者的名字明明就是小陆医生啊。」

  「论文思路也很像,我看过陆师兄以前的论文,别误会,不是陆师兄给我看的,是我导师拍我们桌上说:“看看人家的论文,再看看你们的!”」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导师。」

  「我又想起了被陆师兄论文支配的恐惧!」

  「啊啊啊啊啊我觉得真的是陆师兄的论文啊,他不是带我们去过实验室做测评吗?你们看后面跟着的名字里就有实验室那位前辈的名字!」

  「我只有一个问题,以后我们是不是要订《生命》了,我没订过学术期刊,这期刊怎么订来着?」

  「可以订阅电子刊,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