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番外十
  往兴王的寝宫走去的路上,林蓁和陆炳在朱厚熜身后慢慢走着,林蓁抬头看去,觉得朱厚熜那初见时单薄削瘦的背影,历经了这许多变故之后,明显比以前更加坚实宽厚。而且,今天早上他们在后院中踢了一会儿蹴鞠,这也让朱厚熜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比起前几日来大大改善了。

  可是,当他们踏进寝宫的时候,屋内的气氛让三个人都脚下一顿——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药味儿,宫女和太监们神色凝重的守在一旁。兴王半躺半坐在榻上,见他们三人一起来了,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这是兴王病后林蓁头一次见到他,先前那个尊贵而宽容的王爷如今脱了袍冠,只穿着白色中单,整个人也瘦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病情加重,他连双目乍看上去都有些浑浊。林蓁心下一沉,兴王的病,似乎一时半会儿是好不了了。

  林蓁明显发觉朱厚熜肩头抖动,陆炳也愣了一愣。朱厚熜跪下来请了安,林蓁和陆炳也赶紧跪拜,兴王缓缓抬了抬手,道:“你们都起来吧。”

  兴王夸赞他们几句,又和王妃说了些话,就让他们都出去歇息去了。王妃留了下来,林蓁回头望着殿里,心中的担忧却没有散去。

  又过了些日子,林蓁和陆炳偶尔陪朱厚熜来看望兴王。府里的气氛轻松了多,兴王看上去也在渐渐好转。这天,原本朱厚熜并未叫他和陆炳一同去寝宫,他正在屋里看书,却听门口有个伺候兴王的内相来召他,道:“林公子,王爷叫你到寝宫去一趟。”

  林蓁疑惑的跟着他走出屋去,到了寝宫之中,朱厚熜和陆炳也在,而且林蓁意外地发现兴王精神十分不错,目光也比先前清亮。他先是微笑着看向了朱厚熜,随后目光又在林蓁和陆炳身上扫视了一番,他吩咐左右道:“你们先下去吧,我和熜儿还有这两个孩子有几句话要说。”

  自从一踏进兴王府,林蓁对这位王爷就是很敬佩的。说实在话,大明朝这个藩王制度延续至今,实在是变得利大于弊,或许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但且不说后来的朱棣发动的靖难之乱,还有现今宁王的反叛,就说这些没有造反的王爷,真正能够造福一方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很多藩王府里就像先前的宁王府一样乱象丛生,而且常常掠夺百姓,强抢民脂民膏,官府也对这些皇亲国戚无可奈何。

  可是兴王朱祐杬却和这些藩王截然不同,他不禁饱读诗书,通晓事理,而且总是对百姓的疾苦充满了同情。他在他这块并不算是富饶和繁华的属地上,尽了他最大的能力为他的子民提供帮助,修建城墙,重整学宫,施粥、编纂医书,林蓁不是没有见过好人,只是在这个时代,不,在任何时代,一个手中享有如此特权的人,却能够以一颗仁慈的心去体谅升斗小民,不遗余力的去帮助他们,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现在,兴王正定定的望着他们,不知道有什么话要说。朱厚熜跪在床前,替他整理了一番床铺,兴王看着朱厚熜淡淡一笑,伸手握住了他的双手,对他说道:“熜儿啊,这些天辛苦你了。你坐过来吧。陆炳、林蓁,你们也过来。”

  林蓁连忙和陆炳一起凑上前去,只见兴王慢慢把朱厚熜的手放在床边,然后又同时拉起了陆炳和林蓁的手,当兴王的手拉住林蓁的时候的时候,林蓁没有感觉到任何力量,这不觉让他心中一酸,他们赶紧顺着兴王的指引,将手缓缓放在了朱厚熜的手上。

  三个少年的手掌相叠,兴王也把手放在最上面,轻轻按了一按,他望着朱厚熜,开口说道:“熜儿,你从小就十分聪慧,过目不忘,出口成篇,我朱祐杬虽然只有你这一个儿子,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林蓁感觉朱厚熜在自己手掌下的那只手微微一抖,朱厚熜没有说话,而是垂下眼帘,继续认真倾听。

  这时,兴王转过头,对陆炳说道:“阿炳,从小你和熜儿一起长大,你机智稳重,体格又好,府里头这些孩子当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