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逢
体,关注时代”为宗旨,除了每周发行的《浪潮周刊》纸媒之外,在两微一端上也有很大影响力。社里有五个新闻中心:时政、社会、财经、国际和新媒体,商稚言现在在财经新闻中心轮岗,农业、渔业、水利、经济、科技,每条线都得跑。

  她低声问:“崔老师,我听说你下个月也要调走?”

  崔成州脸色终于缓和,似乎离开财经中心是一件令他十分高兴的事情:“回老本行。”

  商稚言连连点头。崔成州的“老本行”是社会调查记者,隶属社会新闻中心。

  “你高兴什么?”崔成州打量着她,“……你要想去社会新闻中心继续跟我,那无论什么工作,都得认真谨慎些。我的要求是很高的。”

  商稚言又拼命点头。

  她进入浪潮社的目的之一,就是跟着崔成州工作。多年前与崔成州的一段来往,令她对这位前辈深怀敬意。但这种话可不能对崔成州说,崔成州绝对会露出嫌弃表情,嘴角一扯,发出他标志性的嘲笑:年轻人,不要盲目。

  今天的发布会新内容不多,崔成州带她来,主要让她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跟其他媒体的记者混个脸熟。主办方准备好了通稿和材料,一一分发到记者手上,就连提问环节也循规蹈矩。商稚言问了两个问题,坐下后立刻疯狂在手机上打字,即时给编辑部发回现场报道。

  最后一个问题是坐在商稚言前方的电台记者提出的:去年科技园区的新月医学科技研究院取得了医疗机器人和携行外骨骼的技术突破,不知能否具体展示说明?

  新月医学的负责人就在台上列席,他欣然应允。用视频介绍了自由度6的脊柱外科手术医疗机器人之后,他似乎还意犹未尽,转头冲台下的团队招手。

  很快,一位青年拿着造型古怪的机械走上了台,那似乎是一个机械骨架,

  “携行外骨骼,等于在人类肢体上外装的另一段机械骨头,除了这种上肢外骨骼,还有下肢和全身的。”崔成州对商稚言解释,“新月医学的重头项目,研究好几年了,但突破不大,主要是材料和技术上还落后国外很多年。”

  青年背对众人戴上外骨骼,随后转身讲解演示。他声线中没多少热情,一种按部就班的冷淡,但在外骨骼帮助下轻松抬起台上的会议长桌后,他微微抿紧的嘴角还是泄露了一点愉悦。

  在看清楚青年面容的瞬间,商稚言愣住了。崔成州在她身边发出标志性的冷冷低笑:“新月怎么老这么浮夸?展示个机器,连模特都用上了?”

  他身后的日报社记者接话:“什么模特啊,他是新月医学的人,有留洋背景,高薪请回来的高级机械结构工程师。哎对,刚刚在门口还给了我一张名片来着……”

  崔成州侧头问:“哦?叫什么?”

  “谢朝。”回答他问题的居然是商稚言,“朝阳的朝。”

  崔成州似是觉得有些好笑,浓眉略略挑起:“你认识?”

  商稚言看着正操作着外骨骼的青年,眼里全是笑:“你忘了吗?你见过他的,我们是老朋友。”

  散会后,商稚言费了一些功夫才在会议厅侧门找到谢朝。她冲谢朝打招呼,青年闻言回头,双目没什么波动,目光在商稚言身上略略一停。他沉默时面上表情有点生硬,薄唇紧紧抿着,俊朗面容自带生人勿近气息。

  “嗨!”商稚言脚下像装了弹簧,脑后马尾乱甩,“是我啊!”

  她其实想在谢朝肩上拍一下。要做这个动作她得踮脚,以往谢朝会站定,身段不动不摇,看着她把手心轻撞在自己肩上。但商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