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春泥护花
  题记:小院新凉,东风飞盖金紫绶。芳思交加,望叹星汉到天涯。化作春泥,月户埋愁地。怎奈向,素弦声断,念念更护花。

  被兵刃抹了脖子可不是好事,下手之人若黑了心切在动脉上,人就无药可医,回天乏术了。

  唯一的办法只有请宫内治外伤最好的御医来诊治,只是从宫外到太医院需要一炷香的时间来回折返,可瞧着雪梅的伤势显然有些艰难,她开始发绕,说胡话了。为解燃眉之急,苏逸堂先请来临街药铺的郎中前来救急。

  郎中提着药箱,也未落座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摸着雪梅的脉象,纽开前襟几排金扣,脖子底下连带圆领子上已被殷殷血色染污,沾粘地贴在一起仍在不断流淌。

  在场之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眼睛都沉沉地看着雪梅及郎中的脸色,郎中看完伤口从容不迫地回头看一眼,“快!还有的救,要热水,净布,剪刀,快快......”

  郎中在铜盆里盥手,上前揩拭血迹,处理好伤口洒上花蕊石散用绵纱敷裹,又在一边写好方子,呈了上去,郎中跪在下面低首道:“适才草民已将伤口包扎妥当,这姑娘伤口虽深索性并未伤到要害,只是流血过多消耗了元气罢了,另外姑娘的心脾不调,大有愁忧思虑,动气伤神之憾,以致阴阳不和,内症虚亏,恶寒不发......”

  苏逸堂截断他的话,“既是如此必要发热,给她发汗不就是了。先生你干脆点,我们听着着急!”

  郎中拱拱手,“此乃伤寒,须看表里,如发热恶寒,则是在表,正宜发汗。反之如不恶寒反恶热,即是里证,若只一味发汗,则所出之汗,不是邪气,皆是真气。邪气未除而散真气...死者多矣。”

  皇帝坐在炕沿儿上,伸手探探雪梅的额头,“依郎中之见,如何救治?”

  郎中回答:“尚有二者:其一病患需要饮水以消热气;其二需烫酒搓温,疗以穴位之法在其背部乃胸口之处依次揩抹,当随症而治方可有效。”

  这时候,太医院院使张睿早已候在外面多时,皇帝向他招招手,示意他上来复看,他跪在榻前看过一轮下来,接过皇帝手中的方子,上面写的是:

  六合养荣保真汤1

  缩砂仁 半夏(汤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参甘草(炙,各一两)赤茯苓 (去皮制,各四两)川芎(各四两)甘草(炒,二两)苍朮(洗,锉,麸炒,十六两),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七分,热服,每服四钱,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神效不可具述。

  皇帝有些着急问太医张睿:“怎样?可用得?”

  太医张睿连连颔首,“没想到在宫外还有如此医术高超之人,这位先生无论看外伤还是用药所到之处甚详,医理精妙深远...此理此方当用。”

  皇帝双手一拍大腿,站起身指着郎中,“好!你若能把她治好,朕即刻擢升你为太医院医士,下去吧,好生诊治!”

  时下已近未时三刻,因是伤寒多少会传染,苏逸堂将雪梅安置于内院仁瑞阁中,众人均不敢靠近,跟前只有先前得过伤寒的嬷嬷伺候汤药,有大半天的功夫,温酒擦身已过三轮。皇帝坐在外面厅堂里等消息,而容若一直站在暖阁外,踱来踱去地看着煞是愁人。

  帘栊微动,嬷嬷抓着毛巾把儿从暖阁里出来,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哥子——姑娘叫哥子啦,身上也不烫了,郎中快来看看!”

  众人听了皆喜,纷纷聚在一起把嬷嬷围在中间,容若攥着嬷嬷的胳膊,“她叫的哥子是我,嬷嬷我能进去瞧瞧吗?”嬷嬷煞是为难地看看郎中,“您是贵人,这病可传人,你得问郎中,我说话不顶用。”

  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