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高小诺这个话本跟以前不一样, 以前的话本,哪怕是相对而言比较接地气,但是终归只是对风土人情的一种阐释,鬼王这本更偏向于批判现实。

  第一男主是鬼, 所见所闻也是鬼的悲惨遭遇, 鬼为何会悲惨?是因为为人时遭受了太多灾难。

  高小诺自己写的时候没有感觉, 潘叔却一眼看出来了。

  自古以来, 中国文人就有那么一种毛病,凡是批判性作品, 总是能够拥有更大的声誉,越是描写悲惨现实, 就越容易功成名就。

  居安要思危,居危就更不用提了,反正就算是社会怎样美好, 文人们都乐于从其中找到不好的部分, 加以批判。

  当然, 也就是这种精神,才能够让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转化。

  在潘叔看来, 本朝比起来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不遑多让的, 哪怕是繁荣兴盛的大唐, 但是在这一片繁花似锦当中, 肯定也有没那麽好的地方。

  高小诺的话本,第一本是真的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从小没受过任何黑暗的女孩子写的,女主没有经历任何挫折, 生活一帆风顺。

  第二本高小诺给男主安排了一个很悲惨的身世,再加上一个不怎么太平的世道,但是其实内核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再加上话本的重点在吃的上面,所以也能从她的话本里看出太平盛世的影子。

  这很正常,哪怕是他高看高小诺一眼,他也知道高小诺从前只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你能指望她写出更加深刻的作品吗?事实上,不止高小诺,市面上的话本作者十有八九都是这个样子的。

  潘叔也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毕竟话本嘛!对大多数人来说,本来就是用来休闲娱乐身心的,换句话说,是逗人开心的,内涵这个东西,有没有都无所谓,这不是重点。

  但是看了这本鬼王以后,潘叔突然时间意识到,高小诺有在转变,她话本原本的踏实感觉,主要是她的遣词造句给人的感觉,现在的踏实才是真的踏实。

  鬼王遇到的鬼,他们所经历的悲剧都是实实在在的,有些故事甚至能让他感到到熟悉。

  比如说第一个故事里的鬼,这是一个从小被父母抛弃的孩子,被牙婆捡回家,养大了以后卖到妓院。

  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别问他为啥知道,毕竟谁没有个年少风流的时候呢?

  “我有什么地方需要改的?”高小诺问。

  这个鬼王她准备了很久。为了写其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听马婶讲故事,但是毕竟这些,她全部都没有亲身经历过。

  “可以了!用不着改,正好我这趟走的时候可以拿走。”潘叔说。

  高小诺没啥意见,这算是交稿了,高小诺现在手里的事情已经全部办完了,正好张甫远又要做一个春耕调查。

  嗯,为什么说又呢?当然是因为他们之前已经调查过一次了,就是那次下地给人家帮忙,但是被人家嫌弃的那回。

  在他种的菜还没有发芽的时候,张甫远抱着永不放弃的信念准备第二次调研。

  上回的调研是父子们布置的任务,这次的就是张甫远的自发性行为了。

  上回去的时候正赶上农民们播种,夫子们良苦用心,生怕学生们学的呆傻,只知道书中的内容,不能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郡学中学习的基本上都是秀才,将来十有八九都会成为官宦,当今重视实践,只是读书好的话注定是没有办法受重视的。

  跟着张甫远一起去的还有他的几位同窗,考虑到这次外出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