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头就挑了五个踏实又率直的妇人姑娘,带到了纪家。

  因为只是教摊煎饼,严墨戟就没去占用什锦食的厨房,在自己家详细地教了这五人如何和面、饧面、摊面糊,又怎么把握力度起煎饼,末了还让这几个人都上手试了一把。

  严墨戟对食物相关的记忆力极为强悍,这也让他能够清晰记得眼前这些人挥动厨具时的细微动作,可以很快指点她们的不足。

  不过半天,几个妇人就都可以独当一面摊起煎饼来了。

  铺子准备好了,人手也就位了,新的煎饼铺子也可以开张了。

  新铺开张,惯例需要宣传,严墨戟在什锦食的门口挂了牌子,又雇了几个人去几处平民聚集的地方卖了些吆喝,等到第三天正式开张,果然吸引了不少人。

  严墨戟打出去的喊话是“白面换干粮煎饼,一斤面兑一斤煎饼”。

  这让纪明文有些半懂不懂:“墨戟哥,你这是想从一般人家换粮食?可是一斤面换一斤煎饼,这我们不是白亏这木炭了吗?”

  严墨戟还未说话,纪母就笑了起来,拍拍纪明文的脑袋:“叫你多干些工,你不乐意,你当一斤面只能摊出一斤煎饼?”

  纪明文傻眼了:“啊?”

  严墨戟笑着解释道:“你娘说得没错,光用白面摊煎饼,一斤面最后摊出来的软煎饼也差不多有个一斤三两,纯白面的口感不算太好,咱们还会兑着便宜的玉米面进去,这样赚头更大了。”

  ——所以一斤面怎么摊出一斤多煎饼的?

  纪明文苦苦思索起来。

  严墨戟没管她,指挥几个帮工妇人开始抓紧为上门的客人摊煎饼。

  煎饼铺子的以面易货就是严墨戟想出来的解决什锦食粮食来源的点子。

  严墨戟小时候,家中还是流行以物易物,豆腐、干粮都是自己提着粮食去换成品回来;成年之后经济发达,便主要用金钱交易甚至电子交易了。

  而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严墨戟发现这个镇子说繁华也不繁华,说贫穷也不贫穷,银两交易和以物易物都常有,便想出了这个点子。

  之前把煎饼的名声打了出去,严墨戟其实早就考虑过专门开个铺子,把家常主食的普通煎饼推广出去。

  卖吃食,赚钱最长久的其实不是那些花样繁多的大餐,而是家家户户一日三餐每顿都要吃的主食干粮。镇上的人口多,主食量大,白面换煎饼那点差价的粮食,经过镇上人口的放大,足以支撑什锦食的需求。

  因为这次的煎饼是像馒头米饭一样的主食,所以严墨戟在教帮工们和面时特意教了两种和法,适合青壮年的偏劲道的实面煎饼,适合老人小孩的偏软糯的软面煎饼,由来店的客人们选择。

  为了吸引客人,严墨戟还在煎饼铺子挂出了优惠政策,用白面换煎饼,换一斤煎饼可以拿一根兑换什锦煮的签子,拿着签子可以随时去什锦食兑换。

  在多重刺激下,煎饼铺子第一天就人满为患,不少妇人都拖上了面袋,来换主食煎饼回家。店铺里五个帮工都忙的汗如雨下,一袋袋的面粉也被送到了什锦食,补充了什锦食的干粮缺口。

  看到这一幕,严墨戟多少有些提着的心,现在也终于放下了。

  只是跟在严墨戟身边的张大娘还有些担心。她忧心忡忡地问:“东家,虽然煎饼铺子现在生意看起来还不错,但是东家把摊煎饼的手艺传出去了,以后还有人来买咱们的煎饼吗?”

  严墨戟笑了笑:“这个不用担心。镇上有多少人家?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