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二期脑计划
  这三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一上来便提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概念。

  “心理史学?”顾行一听得挑起眉头, 回忆起幼时读过的奇奇怪怪的书籍, “这不是科幻中的概念吗?”

  “顾教授现在不就在创造科幻中的场景吗?”易院士已经坐在了桌边,慢悠悠喝着一杯茶,“两年前,不, 哪怕是五年前, 有谁可以想象现在的场景呢?”

  “从核聚变发电再到太空探索计划,从量子计算机到人工智能, 顾教授确实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文教授如此评价道, “足以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顾行一被夸的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但还是保持着他一贯的坦诚:“假如是文教授这样评判的话, 那我确实可以指望在历史上留下点不算糟糕的名声。”

  “顾教授确实是个很自信的人。”元教授评价道, 他的目光极温和,会让人忍不住生起亲近之情。

  “我们或许无法完美的预测一个个体的行动,但是历史规律总是不变的,在冥冥之中有一个函数,你们数学家是会用这么个词吧, 去操纵着它的改变。”文教授这样说,“日光之下无新事。”

  “所以呢,这个计划是想要做一个群体的预测?”顾行一敲了敲杯沿。

  “我们需要收集足够大的群体的数据,也需要收集历史上的数据,去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史学的体系。或许我们只是这一个体系的一小块微不足道的基石,但对于未来来讲, 这会是整个社会科学改变的重要契机。”易院士开口说道。

  “但是这种想法太自然科学了,”顾行一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作为一个曾经的文科生,他对于这件事情并不是特别感冒,“人的心灵是一种很奇妙很难以预测的东西。”

  “但我们只是预测群体的行动,正如……”元教授思考了片刻,“你们的气体方程?可以忽略掉细小粒子的运动,而预测整体。”

  顾行一陷入了沉思。

  易院士却在此刻轻轻笑了出来:“顾教授,我们来此只是希望能够等到我们数据上的和数学上的支持,并不需要你彻底加入这个计划。”

  “比起虚无缥缈的心理史学,或许,顾教授更适合去探索宇宙。”元教授补充说道。

  这一场谈话就此告终,当易院士的项目组悄无声息地开始运作的时候,顾行一犹豫再三,还是承担了一部分工作——让小x配合他们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除此之外,整个社会科学学院在这两年之中也有了蓬勃的发展,不仅仅是心理史学这个奇妙的受到了自然科学影响的概念,也有一些更为传统的讨论,比如人工智能的伦理学。

  与此同时,二期‘脑计划’拉开了帷幕,这一次,工作的重点被放在了五感的分析上。

  人的感觉是一种奇妙的东西。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再通过神经传输信号,最后在大脑有了感觉。

  这只是最简单的概括,更加具体的,则是接受到的是怎样的信号,又要怎样将这些信号输入大脑之中。

  这边是脑计划中真正的全息第二世界的重点。

  “这里是嗅觉工程,我们将不同物质分成了几个批次,分析了他们的化学结构,和不同的气味,大体上分为了九大类,32个细分。”研究员介绍道,“每一个分子我们都做出了多方面的检测,也就是说在这上百种分子中,每一个都有接近50个数据点,这整个构成了一个数据空间,然后我们使用降维处理……”

  这一位年轻气盛的研究员兴致高昂,说到这里更是拖出了一块白板,热情高涨的开始书写起数据处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