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要造炮, 材料先要过关,按说依林晨所知的历史上的早期火炮来造的话,青铜炮才是他们的选择。奈何现在私下铸炮, 铜这种物资实在不是私人能弄到的, 至少白如意弄不到。

  所以只好打铸铁炮的主意了。季四拿着林晨给的钱, 不再从军, 也没有立刻研究铸炮,而是做起了生意。白府只当他要从商赚钱, 虽然觉得没沙场建功有出息,不过仍是给予支持。

  这种支持在季四拿出了玻璃和镜子,并给了白府干股之后加大了力度,短短两三年间就让季四成为了卫国有名的巨商之一。

  说起来,这两样东西可没花积分, 是季四当了皇帝之后,林晨提出大概的材料和原理, 季四找人试验了多次做出来的。林晨把配方和流程都给背下来了,就是为了防止以后要用,省了一笔向商城购买的积分。

  季四拿这笔钱去炼铁,大卫禁了铜矿的私人开采和铸造, 但只要不是打造兵器, 铁器却是可以私人锻造的。

  同样,凭着在季四当皇帝时背下来的技术积累,卫国的钢铁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季四凭着卖铁器先是在民用市场上赚了一笔,接着就被朝廷看中, 主动献出技术的同时, 也成了皇商。

  等他们的铸铁炮真正造出来,白如意这个当年的小少爷, 自己的儿子都快成年了。白令扬年纪太大,已经从战场回来养老,白家当代的主事人变成了白如意的大哥,对他这个小弟仍是宠溺着由着他去。

  而他也一直“不务正业”的带着三五百人的兵,在几乎被人遗忘的角落默默训练着。早期的几批士兵训无可训之时,林晨干脆让白如意教他们认字、画地图、学算术,然后退役当教官,教下一批新兵。

  白如意现今体壮如牛,然而白家上下的阴影太深,从来没盼他做什么大事,能平平安安就好,喜欢从军就来吧,不上战场更好,安全!

  结果就在白如意四十一岁,铸铁炮初成,正准备找个机会亮相的时候,这个机会猝不及防的就来了。

  正当太平盛世的大卫国,先帝在位时国泰民安,新帝虽然不如先帝,但承父祖基业,一时也败不尽,本不至于有外敌入侵之险。结果或许是天命如此,外患内因合到了一处,终是导致一场危机。

  此时天下仍是太平,边关却不很宁静。白家世代镇守的东夷与大卫仍是保持着在正常往来之外的小规模冲突,互有胜负,两方将领默契地控制着冲突范围,既彰显武力,又不真正导致战争升级。

  出问题的是西北方向的戎人部落。继上一次在内应帮助下破关而入之后,戎人尝到了甜头,又动了几次心思,均被打退,损失相当惨重。但这反而促使草原上的戎人部落渐渐联合起来,在大卫没注意的时候,他们像东夷学习,渐渐形成了一个粗犷的政权。

  更是接纳了几个卫国不得志的文人,得他们献计,在卫国内部收买奸细,在卫国一次大旱,农人四处造反时悍然扣关。

  西北本就是这次旱灾的重灾区,连边军都不得不调去部分镇压地方叛乱。这一来就给了他们可趁之机,竟长驱直入,有威胁京城之意。

  东夷立即在边关增兵,显见也是在寻找机会,此处守边不可擅动,只能从别处调兵。

  白如意此时正好在京城,这下简单了,直接向兵部请命增援。兵部都让他搞糊涂了,一查,原来他手下还有三百人呢。

  卫国军制比较宽松,像白令扬这种军将虽然不掌兵,但也有自己的亲兵编制。白令扬回家养老之前,为了让这小儿子过过带兵的瘾,大笔一挥,任命他为自己的亲兵主将,手下三百,爱去哪训练去哪训练,他从军中再抽人组成自己不挂名的亲兵卫队就行。等他回家养老了,白如意就成了他哥的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