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回归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接到孔经理打来的电话,在通话中,问到我的工作状况、收入等等,然后说他现在有个好的项目,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做出一番事业,并且向我抛出合作的意向。我正好对目前所在公司状况的看法不认同,也赶上有与人一起做事的想法,自会欣然同意过来聊聊。

  我开门见山的说:“我也是学医的,毕业后接着去帝都医科大学进修,进修结束,觉得留在帝都还是比回老家会有更多的机遇,人生会有更多的选择,并且正好进修时一个老师的学生在某个药企工作,是个部门的负责人,自然而然的就留在了帝都,成了帝漂一族。

  在那里工作了三四年后,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做一个检测儿童微量元素仪器,一年后就和朋友自己代理产品了。我们注册了公司共同做了几年,后来因为做事方式和理念不和就分开了。

  再后来就休息了一段时间,看到移动医疗公司是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去了两家移动医疗公司,待两家这样的公司后,发觉这样的公司形象和实际情况很多并没有媒体所报道的那样高大上,很多的移动医疗公司现在所做的事情没有参照对标公司,不像谷歌和百度,淘宝和亚马逊,qq和msn。

  虽然咱们国内的这些互联网公司在国内比那些对标的公司还成功,但他们开始的时候有借鉴参考的对象。而目前咱们国内的移动医疗公司是没有国外的参考借鉴对象的,现在咱们是走在他们欧美的前面的。所以很多公司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想法了就去试,这两年有个比较时髦的单词叫“试错”。

  很多移动医疗公司会经常的调整业务的形式,我作为负责商务合作,没有办法去其他的机构谈合作,就是谈回来的合作,因为用户量小的限制而没有效果。我看好公司的创业精神和大的方向,但不能因为情怀没有合适的收入,让我的家庭陷入困境吧。”

  孔经理对我笑眯眯的,像个很好的倾听者,但是很会抓住关键点,对他有利的关键点,顺着接话:“你们这些高科技的企业净出新名词,什么风口的猪都能飞呀、试错呀,但我就不明白,你说的试错得走多少弯路,花多少冤枉钱啊,还是我这个项目好,看准了就做,做了就能见成效,有效益。还有,我这个项目设定一个目标,只要你稍微的去努力一点,就会有看得到的收益。和你自己原来做的那个一样,你原来自己开公司代理别人的产品是怎么操作的?”

  “那几年有个从国外传到国内的新理念,更主要的是医务工作者人认可,一种生理海水的鼻腔护理液,50ml售价一百八十多元,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的消费者特别容易接受这种没药物残留的护理产品,再加上是国外的理念,很受人们欢迎。正好国内也有一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国内产品的售价是进口价格的三份之一,很有价格优势,慢慢就做起来了。”

  “那你们当时在什么渠道销售?药店还是医院?”他关切的问。

  “在医院卖的,因为那个产品是药械字的批号,属于一类医疗器械,就在医院的自费药房销售,过了一段时间,大约将近一年,人们都接受了这个品牌后,药店也就向厂家进货,我们是帝都总代的缘故,厂家就把相关的业务转到我们公司了。再后来,由于和合伙人理念不同的原因,加上生产厂家的因素,就没有再做了。同时,因为这类产品的市场被教育了几年后,咱们国家的同行们模仿能力这么强,很快国内处处开花的出来了很多同类的产品,据我所知,也没有具体统计,怎么也有二三十个不同名字的生理海水的鼻腔护理液。”

  “噢——这样,”孔经理若有所思,又有点自言自语,“我这个产品的销售方式和你刚才说的很像,但也不完全一样。我觉得吧,咱们都拖家带口的,多挣些钱,让家人过上舒服的日子才是有担当的选择,你看你原来和朋友做公司,后来又去移动医疗公司,但还是自己做公司时才挣着钱了,这才买了车,买了房,让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