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盛京
  多尔衮还是硬气。这么多天守着盛京一座孤城, 拒不投降。

  而朱烟寒也沉得住气,他明白,当自己先下手为强抢占了先机将多尔衮围困在城中, 让他失去了突围的动力以后, 这场战役的胜负就已经定了。

  城中金人已经快弹尽粮绝了, 朱烟寒到底是现代人思维, 怕围得狠了他们他们会做出宰杀城中大明子民充饥的行为,于是在城外架起大铁锅, 昼夜烹煮大骨汤,再命令嗓门大的人在城附近呼喊:“投降不杀!”

  肉汤的滋味被北风吹着飘向城里,里面饥肠辘辘的守兵早就按捺不住,再加上朱烟寒派人放起了风筝,风筝上挂着招降信, 怕有人看不懂字,还体贴的画了小人画:第一张图一个小人双手投降, 武器扔在地下,出了城门,第二张图立马有穿着明军服饰的小人给他盛一碗汤,那汤还冒着热气。

  城中的守军开到天空中飞着风筝, 还没等他们上报上去, 大明那边便剪短了风筝线,风筝落到了城中,虽然这风筝和招降信都报上去了,可是这件事也暗自在城里传开了, 多尔衮下令捡到风筝立刻损毁, 但是朱烟寒索性下令在夜里放风筝,这样就算第二天被金人捡到, 还有不少会被人看到内容。

  城逐渐人心惶惶,朱烟寒又在那风筝上画尽百宝,有时候写哪些城池已经归降,有时候写投降后的金人送往的定居点水草丰美,有时候索性只在上面画各种大肘子、萨其马。惹得城中每到夜晚就趁乱逃出来一拨人要投降。

  朱烟寒逐一笑纳,并且优待俘虏,也不禁止这些人的往来,由着他们在两地跑,将大明这边优待俘虏的情况传话给那边。当然大明有规定,一人一顿一个麦饼,如果你不吃,带走可以,但多拿没有。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变相救济盛京城池。

  有的人生性投机,自然是毫不犹豫投降,可是有的人还骑墙,一开始说服自己,权当去明朝那边吃点粮食拿点粮食再回来,过去一趟就有些心理失衡,再看自己带着口粮离开收容营地,大明也不拦着,就有些犯嘀咕了,再等到了盛京城里,自己拿着口粮兴冲冲交给老婆孩子,反而被邻居告密,挨了狠狠几军棍,这就心里下定了决心要跑了。

  至于城内的老百姓就更不用提了,努尔哈赤定都盛京以后,城中有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大明子民,还有往来做生意的商人及家眷,更有四周投奔过来的牧民,他们看城池被围,眼看着粮店一家家被金人撬门,心里早就恓惶起来,,因而老早就带着细软,趁着如今城池还未完全封闭起来,从狗洞水道悄悄出了城池。

  盛京也仿照着大明紫禁城的比例建造,但没有故宫恢弘,也有八角重檐攒尖,房顶铺满了黄琉璃瓦,尽力模仿着大明宫城。乍一看以为是汉人风俗,这事因为当初努尔哈赤就存了要模仿汉人的心。可惜呀,终于功亏一篑,遇上个朱烟寒。唯一的一次挥师北下就被朱烟寒包了个圆,最后被大明新军的火抢击中而亡,所谓的子孙后代也分崩离析,最终难逃。

  大政殿是多尔衮处理政务的地方,屋脊上用着十六道五彩琉璃脊,飞檐斗拱彩画多现,殿内水磨石大方砖铺地。

  殿里多尔衮清点着战报:抚顺失守、塔鲁木全军覆没、亦东河投降,他心里极为沉痛,谁能想到大明的皇帝这么狡猾,丝毫不按照常理出牌。

  以往每次两军打仗,金人败退,则大明不再追击,一则是因为东北林地山地错综,地形复杂,擅长游牧的金人进了山林就像泥牛入海,压根儿追击不到,反而因为不熟悉地形导致大明士兵白白遭受伏击。二是因为驻军大都各有势力,为了保存自己的兵力,都是将敌人驱逐出自己的地盘点到为止,说是大明士兵,但其实各有各部。

  因而多尔衮此次采用了跟以往相同的方法,看到代善被抓,迫不及待就让自己的领兵去占领代善的地盘,瓜分他的牛羊,让他目瞪口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