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现在在报纸上打广告招学生的老师,要么是自己开私塾的,满口之乎者也,要么就是中学刚刚毕业、找不着工作的学生,给人补课补贴家用。

  林灯只是想学写繁体字,接受一下这个时代的基础教育,并不想像过去考科举的那些文人一样背什么四书五经,太浪费时间了。

  至于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他们的水平给她“启蒙”倒是合适的。就是这些学生都还是些十六、七岁的少年,和林灯年纪相仿,请他们到家里来的话,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林灯自己倒不怕人说闲话,关键是她答应了林淑德,让妹妹也来和她一起读书。

  要是耽误了林淑德的名声,那可就不好了。

  而且朱氏要是知道她请了个年轻男人天天来家里,必然不会同意。到时候朱氏整日来找她的茬,林灯还要花时间打发,她嫌麻烦。

  林灯最理想的,还是找一位二三十岁的女老师来教她们,只可惜看遍了报纸都没找到。

  林灯有点失望,不过并没有气馁——她决定明天再出一趟门,到当地报社去,请他们为自己打广告!

  彤云不明白林灯为什么要花这个钱:“小姐,咱们家老爷子还有老爷,哪个不是认识许多人呀。您要找先生,托他们介绍一个不就完了?”

  “你当我没有想过啊?”林灯无奈地说:“死心吧,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祖父和我爹都是老思想,他们是不会同意让我读书的。”

  彤云还是心疼那笔登报费:“老爷子那么疼您,您不试试?”

  林灯摇摇头:“如果他们真的愿意帮我请先生,之前姚启安来了好几封信说这件事,他们不是早就让我读了?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同意让我读书了,祖父和父亲过去上的都是林家的家学,他们肯定会让我学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我不想学那些。”

  彤云不太明白林灯具体想做什么,但她感觉她家小姐现在整个人都发着光。

  ……

  第二天上午,林灯吃过早饭、喝完补药,就和彤云一起去了一趟当地最大的报社《杭城日报》。

  《杭城日报》既不是那种宣扬新思想的大报,也不是那种专门传播风月故事、八卦秘闻的小报。

  它的规模不大不小,报道的几乎都是国内发生的大事,还有发生在杭县本地的新闻,很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

  因为《杭城日报》响应《青年月报》的号召,基本使用白话文的缘故,许多杭县当地的进步青年也很喜欢看这份报纸。

  所以林灯觉得自己在这份报纸上打广告的话,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的几率很高。

  《杭城日报》位于一座单独的两层小楼里,编辑部在二楼,不许人随便上去。

  林灯说明来意之后,一楼的职员将信将疑地看了她一眼,让她先在楼下等着,自己则上二楼去了。

  那职员上楼之后,直接来到了《杭城日报》总编辑谈聪健的办公桌前,略显严肃地说:“谈主编,楼下来了个年轻女人,说是想在咱们报上登广告,找先生教她读书。”

  谈聪健原本正在写东西,听他这么说,便停下笔道:“哦?有女子主动想要读书?这是好事啊,你帮她拟个广告便是了。”

  “不是啊主编,这女人留的地址,可是城西的姚家……”

  “姚家?”谈聪健来了点兴趣,“是姚启安的那个姚家?”

  职员点点头道:“那女子自称林灯,而前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