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学校(捉虫)
  地上那俩袋子,十来斤米, 一口袋什么豆角、黄瓜、茄子的。

  付美琴手中的那一把瓢儿白显得格外萧瑟, 她拿着那菜,自己都觉得尴尬得慌。

  常采萍现在不想搭理她, 也不想刻意找小矛盾,没那习惯,她就说了一句:“看来我这儿多的吃不完了, 你拿回去吧,你们人多,多一把也不多的。”

  付美琴讪讪收了手里的瓢儿白,倒是桌上的吴双玉和另一个女知青咬耳朵了:“她刚刚不还一脸嫌弃吗?怎么突然就这么殷勤了?”

  另一个女知青叫霍知语, 脸色冷冷的, 没回吴双玉的话,静静喝着稀饭,吴双玉自己没趣儿, 又转脸给旁边一个说悄悄话。

  那个倒是笑了笑,低低说了一声:“谁知道呢,闹矛盾又和好了吧。”

  这么小会儿功夫,付美琴就回来了,看见吴双玉在那儿窃窃私语的,就盯了她一眼, 两人都偏开脸,互相不搭理。

  常采萍这头就开始问二蛋和三蛋,菜是哪里来的, 三蛋就交代了,菜是隔壁李婶婶家里的。

  原来薛啸卿转业回来,每天没空照顾他们的饮食,然后跟老院子的人也闹崩了,就只能拿钱给隔壁老李,让他们照顾接娃。

  几个人说着,几个知青就要去上工了,跟她打了招呼朝外走,就有个瘦高个儿的男知青走了过来,扶了扶眼镜儿:“冒昧问一下,薛兕这个名字是您给起的吗?”

  常采萍一边搅动这锅里米,一面笑:“我随口给起的。”

  那男人就说:“这可不是随便取的,咱们里面都有人不认识这个字儿呢。”

  前儿个,四丫去学堂读书,让报名字,说是“薛兕”,当时他们这四五个教书的都啧啧称奇,说是个生僻字儿,不知道是谁这么有能耐,一问才说是常采萍取的,到底啥意思,也没人说清楚。

  常采萍抬头看他一眼,瘦高,眼镜儿,背微微有一点儿驼,脸上带着拘谨的笑容,跟老夫子比起来,就差一件长衫子了。

  她记得这个人,叫张志文,好像是还是读过大学的,学的是文学,她就琢磨着,突然问起这个事儿,是不是想跟她探讨一下?

  她不强求跟周围人的关系能做到多亲近,但至少在自己底线能保证的情况下,还是要和睦的。

  她就细细说起来这名字的来历,这四丫打小身体不好,这么大还不会说话,而这个“兕”是板角青牛的意思,寓意着身体健壮,巧的是四丫排行第四,跟“兕”字同音,一个是取了巧,二一个是别人叫一声名字,就多了一分祝愿,算是积福。

  这几个人起初也只是好奇,这么听了之后,反而觉得这个名字妙极,几个人在那儿啧啧称赞着。

  那个吊梢眉竟然直接就夸了:“诶哟,这么几天时间,咋觉得你变了好多,连名字都取得这么好听呢!”

  二蛋嘟着嘴:“这有什么了不得,我四叔还叫薛啸卿呢,好听一千倍。”

  这孩子不知道撒什么气,老是杠常采萍的威风,常采萍就逗他了:“对啊,你四叔小时候还叫狗蛋儿呢,谁能比得上狗蛋儿?”

  在场的还不都哈哈笑了,一时间气氛变得十分融洽,大伙儿竟然忘了上工。

  霍知语最先反应过来,冷着嗓子说了一句:“还要上工呢。”

  他们不像常采萍有一大堆的杂事儿需要做,他们得立刻去上工,几个人反应过来匆匆朝外走,唯有那个张志文推了推眼镜儿,挠着头笑着:“对了,你什么时候来上课?”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