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偷得浮生半日闲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

  林晓光不是想出名,而是想吃肉,是的,有点俗,但就是吃肉。

  这年头,作为居民户口,一家五口人,工作的只有两个,分到的口粮也就那点,见到的油水和肉沫少的可怜,大人还好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即便老头子时不时接济,家里三张嘴嗷嗷待哺,可仍然不够分。

  眼看弟弟妹妹瘦得跟猴一样,一个个小萝卜头,还有自己,十五岁才一米六出头,这到未来铁定不到一米七,也太矮了。

  为了弟弟妹妹,为了自己,林晓光打算拼了。

  重生后,他立下三个小目标,今年考上北大或者清华,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十年之内赚到一个亿,第一个小目标正在实现中,第二个目标还早,准确地说他还小,第三个目标,却可以及早做准备。

  林晓光没做过生意,更不会当官,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也只有抄抄书这样子,才能维持得了生活。

  上辈子,他没做过什么大事,做的最多的,还是读书看报。

  中文书看,英文书也看,武侠小说看,科幻小说看,网络小说也看,古典小说现实主义文学也看,看的书多,自己也就跟着写。

  这一世,重生后记忆力变好,看过的书记忆犹新,他也想走走文人道路,当个文抄公,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代文豪呢。

  这十来天功夫,他抄书抄到三万字,准备寄到香港《明报》投稿,赚赚港币花花,有钱就能买肉吃,而且为做掩护,他还特意写一部剧本,寄给未来的银都机构,可即便如此,邮局的人还是不买账,非要他爸妈一块过来。

  别以为他不知道那位何阿姨在想啥,寄信到香港,这事根本行不通,就算找来爸妈,他也只会是挨一顿揍,信还是寄不出去。

  “难道?给《明报》投稿这事,真的行不通?”

  林晓光很苦恼:“如果真不行的话,那只能给内地出版社供稿,那还能写啥?伤痕文学?有点早吧,科幻小说?好像还没流行起来,难道只能写儿童文学,做下一个郑渊洁?”

  以后别人都叫自己童话大王,慈眉善目,头顶光秃秃,想想都有点恶寒。

  “算了,就不剽窃郑老师的作品了。”

  林晓光想不出来好法子,只好回到家,不写吧,闲着也是闲着,写别的吧,还想不到写啥,一怒之下,他便继续写。

  “就当存稿了,大不了明年再发!”

  天气越来越冷,转眼十二月结束,1978新年到来。

  现在不比后世,也没有圣诞节之说,新年前街上冷清清的,新年也没有多热闹,常a县是一个小县城,不是大城市,不兴过公历新年,大家都在等着过年,翘首以盼,等腊月初八,等除夕夜,等春节。

  学习无疑是一件枯燥无味,乃至痛苦的事情,去年高考复习的那五个月,林晓光度日如年。

  而等待则无疑是一种煎熬,从出成绩,放榜,通知书到来,这种等待更让人痛苦。

  好在,林晓光还能抄书打发时间。

  在此期间,他忐忑不安深感忧虑,深怕有些地方出问题,比如说作文有没有脱题,有没有涉政,姓名准考证号有没有写错,有些大题有没有纰漏,还有填报志愿时,三个学校九个专业,会不会选的太热门,以至于和很多人冲撞。

  此外,他平时表现的好不好,省招办工作人员下来暗访时,有没有从学校老师、街道办工作人员、左邻右舍的口中,得到一些不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