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小阁老的安排
�甚至跑到集团去挂职……

  之所以造成这种糟糕局面,除了过去七年失去对吏部的掌控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裁汰冗员乃张居正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张相公柄国十五年,几乎年年都裁撤大批冗员。他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在考成法的督促下,官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自然就用不着那么多人做事了,还能节省大笔俸禄和办公开支……

  其中裁员力度最大的万历九年,张居正在中央裁撤419人,地方官员裁撤902人!在他当政期间,大明官吏总数减少了十分之三!

  在这种背景下,哪怕赵昊的弟子也难免沦为牺牲品……这也是赵昊和张居正决裂的又一明证。

  其实赵昊私下是乐见这种局面出现的,彼时他的大移民刚起步,海外正奇缺管理人才呢。而且这些有功名的弟子来到海外行政区挂职,既是他们从头学习的大好机会,也可以让集团自己培养的行政人员,熟悉如何与传统文官共事。以免将来措手不及。

  现在张太师作古,首辅和天官都姓赵了,再不照顾一下弟子们,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不过赵昊还是希望,尽量让他们在府州县正堂打熬。非但可以避开未来的朝堂风暴,而且一旦天下有变,这些地方主官可比京官有用多了……当然,这不足为外人道也。

  ~~

  嘱咐完了赵锦,赵昊又给吴时来斟杯酒道:

  “老哥哥的总宪之位,就由吴叔叔来接了。”

  “哎。”吴时来赶紧双手接过道:“我自会尽心竭力,干好该干的事儿。”

  “接下来几年,吴叔叔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赵昊歉意道:“所谓物极必反,言官们在隆万两朝压抑太久,势必要出现一次大爆发。你身为总宪,一个弄不好就会引火上身啊。”

  “唉,总要有人来干嘛。”吴时来苦笑一声,左都御史地位极高、权力极大,但偏偏对下属没有太大约束力。十三道监察御史,都有单独上奏的权力。更别说六科廊那帮家伙,鸟都不鸟总宪了。

  “不要紧,我起起落落早习惯了。”

  “吴叔叔尽管放心!你还年轻,就算下去了,日后也定能东山再起。”赵昊笑着与他碰下杯道:“将来我老哥哥退了,天官就该你来了。”

  “哎哎,我都听贤侄的。”吴时来赶紧杯口低低的与赵昊碰了杯,满脸堆笑道:“就像过去二十年一样。”

  “咱们再干他二十年!”

  “好呀,哈哈!”两人大笑着,一饮而尽。

  谈笑间,小阁老就已经把未来两任吏部尚书安排好了……

  最后赵昊又向两人一起敬酒道:

  “京城和家父这边就拜托二位了。”

  “小阁老放心,我们定然鞠躬尽瘁,以为元辅!”赵锦和吴时来赶忙一起举杯。

  待满饮此杯后,赵锦又有些担忧道:“只是皇上已经壮年,怕是不会再允许权柄旁落,叔父很难像张太师那样一手遮天啊。”

  “嗨,想什么呢。”已经醉眼惺忪的赵首辅打个酒嗝道:“我也不是那块料啊……”

  “老哥哥担心的很有道理,皇上好容易拿回权柄,就像小孩子终于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玩具,肯定要新鲜一阵子的。”赵昊全当没听见的,自顾自对赵锦和吴时来道:

  “估计这一两年,他会起复很多被我岳父贬斥的官员,贬斥很多我岳父重用的官员。”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