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撬棍行动”的首要任务是给它找一个冠冕堂皇的掩饰说法,这样即使是内部人员也无从打探麦克·马丁以及将其安chā到“基地”组织内层的事情。

  他们选定的“剧本”是:阿富汗将罂粟偷运到中东去加工的活动日益升级,经加工提炼后的海洛因再运往西方,不仅毒害人们的身体,也会给恐怖活动筹集更多的资金。美英将联合起来对这种毒品威胁予以打击。

  接下去的“情节”发展,大意是西方努力通过世界各国的银行切断恐怖主义的活动资金,迫使那些狂热分子不得不依赖毒品的这种现金交易的犯罪手段。

  最后,即使西方已经有了强大的打击毒品的机构,如美国缉毒署和英国海关,美英两国政府已经达成共识,即“撬棍行动”应该是一个目标单一、针对性强的行动。为此,除了外交努力之外,可以动用特工机关去袭击和摧毁对此置若罔闻的各国毒品加工厂。

  至于运作方法,“撬棍行动”的工作人员在报到时将被告知,为确定高层犯罪分子的身份,将会采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去监听、监视可能会涉及的运输路线、储存设施、提炼工厂,以及船舶和飞机。结果,新来的工作人员都对此深信不疑。

  这只是表面上的说法,并将延续下去,直至某一天没有这个必要的时候。但在美国米德堡会议以后,西方的情报机构不想把jī蛋全都放在“撬棍”这只篮子里。因此尽管极为隐蔽,但查询“伊斯拉”的真实含义的工作将在各方面继续努力开展。

  可是情报机关还是举棋不定。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里,他们的确有几十个内线,但有些是心甘情愿的,有些则是迫不得已。

  问题在于,在恐怖组织的头目发现我们知道了“伊斯拉”之前,我们能走多远?最好是让“基地”组织相信,我们在白沙瓦死去的财务总管的笔记本电脑里一无所获。

  而在那次召集学者的会议上,他们对这条短语的释义也非常空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无论谁知道这个短语的真正含义,“基地”组织必定已经把知情者的范围控制得极小。美英情报机关很快获知知情者里并不包括西方渗透进去的内线人物,所以他们决定用秘密来对付秘密。西方的反击措施是“撬棍”,寓意为用撬棍撬开“伊斯拉”这个秘密。

  “撬棍”的第二项任务是去找一个新的在外地的行动总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主管行动的副局长马雷克·古米尼和英国秘密情报局中东处处长史蒂夫·希尔都同意避开伦敦和华盛顿。他们的第二个统一意见是“撬棍”的基地应该设在英伦三岛。

  经过对行动规模、所需房屋、活动面积、交通等条件的分析,结论是:一个废弃的空军基地最为理想。这种地方远离城市,有餐厅、食堂、厨房和许多宿舍。还有可以储备物资的机库和可供一些秘密客人来访时使用的飞机起降跑道。除非废弃时间太久,否则在一般情况下,由业主皇家空军来把它修复到可供使用是不会花太多工夫的。

  至于用哪个空军基地,他们选择了前美国空军基地。冷战期间,英国修建了几十个美国空军基地。他们对登记在册的十五个基地进行了检查,包括。但是,这些基地全被否决了。

  这些基地有的还在使用,部队员工人多嘴杂,有的已被房地产商买下了,有的已把跑道退耕还田了。有两个依然是情报机关的训练基地。“撬棍”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没有闲杂人等的空军基地。最后,英国秘密情报局中东处特工戈登·菲利普和美国中情局反恐处特工、阿拉伯问题专家迈克尔·麦克唐纳选定了皇家空军的埃泽尔基地,分别报给各自的上级并获得了批准。

  尽管埃泽尔的领土主权从来没有离开过英国皇家空军,但该基地已租给美国海军多年。它距海岸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