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鲤鱼跳龙门,逆流而上
�营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大打折扣。

  华为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成立,又没有什么背景,别说发展了,就是生存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华为虽然在公司名称上挂了“技术”二字,但早期的经营范围和技术根本沾不上边儿。

  事实上,华为没有任何研发活动,只不过做些倒买倒卖的业务而已。正是在这种困境下,任正非才会考虑到卖减肥药,在墓碑生意兴隆的时候,任正非还派人去专门做了市场tiáo研。

  企业和人一样,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华为也不例外,只要有能赚钱的生意,它都愿意涉足;无论产品是高雅还是低俗,它都不会有丝毫顾虑。

  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在于它的坚持。创业总是充满艰辛和困苦,只有那些有心理准备、性格坚毅的创业者才能打破创业的瓶颈,成为最后的赢家。

  当然,早期的经历虽然谈不上成功,但还是给任正非和华为带来了难得的经验。多年以后,“华为基本法”强tiáo: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这一条被放在基本法的第一条,可以看出华为的决心。这表明,华为希望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而不愿被外界环境和其他高利润的领域诱惑。

  很显然,早期零散的经营业务,没有给华为带来任何的资本和品牌积累,这让任正非等人明白:投机运作永远无法出头,只有在一个领域埋头耕耘下去,才是企业成就事业的通途。

  幸运的是,华为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主业。

  代理的困惑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市场经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以任正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毅然投入市场经济大cháo,成为那个时代的领航者。

  梳理第一代企业家的创业历程,我们会发现他们第一桶金的挖掘经历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华为、万科、联想,都是以代理起家,从而挖得了第一桶金,积累了足够的原始资本。

  事实表明,如果没有渠道募集足够资本的话,企业就不应该奢求创业初打造自主品牌,而应该尽快积累原始资本。

  华为是一家务实的企业,虽然命名为技术公司,但并没有急躁冒进,而是以代理起家,通过代理业务积累了原始资本。代理业务不仅给华为带来了资金,而且在市场渠道和营销网络方面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华为从事电信设备销售,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时候,华为创业不久,一直苦于没有赚钱的生意可做。每当遇到熟人,任正非都会向对方请教一番。一天,任正非与辽宁省农话处的一位处长聊天,问起做什么生意赚钱。那位处长表示用户交换机生意不错,并给他介绍了一家做用户交换机产品的香港公司。

  这次偶然的机会,让华为与电信设备打上了交道。对此,任正非曾tiáo侃地表示,华为是“误上了电信的贼船”。但对华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美丽的误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交换机是个香饽饽。对很多家庭来说,装一部电话就像办了件大喜事。装一部电话个人需要4000元,单位要5000元。如此昂贵的价格,还需要排队送礼才能等到机会。

  这种紧俏的市场状态,让代理交换机成了一件热门生意。对代理商来说,只要有货源,就不用愁产品卖不出去。更让人心动的是,代理的利润还高得离谱,几乎达到100%的比例。

  有人将那时候称为代理年代,一点都不过分。那时候创办的公司,如果没有什么远大理想的话,靠代理业务活下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要想活得很好,或者想创立自己品牌的话,仅凭代理业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