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好了伤疤,不忘疼
�非的压力也传递到了员工身上,时任项目经理的毛生江就经常在员工面前唠叨:“再不出去开局,老板要杀了我了。”

  1993年10月,开局已经晚了几个月,虽然样机还不稳定,但华为还是决定先行开局,然后再慢慢tiáo整。

  开局颇为不顺,先后遭遇了断线、死机和打不通电话等问题。华为研发人员带着开发工具驻扎在客户那里,一边测试一边tiáo整,甚至连任正非和郑宝用都身临一线,与大家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即便如此,一个普通的开局花了两个多月也没有解决全部问题。几年后,华为将义乌局的交换机全部换了新版本,系统整体上才稳定下来。

  华为在cc082000门数字交换机上的研发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要想抢占市场,就必须在万门交换机上实现反超。就在此时,李一男出现在任正非的视野里。这个注定要在华为发展史上留下一笔的技术天才,以极为耀眼的姿态登上了舞台。

  早期的华为崇尚英雄,郑宝用是英雄,李一男也是英雄。郑宝用是任正非眼中的红人,李一男出现后,更是深得任正非欣赏。

  cc082000门交换机进展缓慢,但并不影响华为在万门机上的努力。早在1993年年初,郑宝用就开始组织人手进行万门机的研发。这时,尚未毕业的李一男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李一男15岁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少年班,22岁研究生即将毕业时进入华为万门机研发小组。由于想法新颖、见解独到,李一男很快就赢得了任正非和郑宝用的信任,被聘为高级工程师,并成为cc08万门机的项目经理。

  在2000门交换机的研发上,为了追赶竞争对手,华为采取了非常规的研发方式,就像其内部所说的,完全是“游击式”和“突击式”的。但在万门机研发上,华为采取极为稳重的做法,在方案设计上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jīng力。

  当年,为了实现从2000门向万门机的过渡,很多公司采取了用内部高速总线将多个2000门交换模块捆绑的方法。但华为研发组经过研究发现,这并不是最佳方案。后来,李一男和郑宝用想到用光纤来连接交换模块。在交换机中使用光纤在当时是一项极为先进的技术,但缺乏稳定性。因此在此基础上,李一男提出一种采用准sdh技术(一种光纤传输体制)的新设想。这一设想极具创意,在国际上都属于前沿领域。

  然而,就像2000门交换机一样,万门机同样极为难产。而此前一直春风得意的李一男,也遭遇了工作以来的第一次挫折。

  为了保证万门机的总线速度,李一男决定采用当时速度最快的,也就是英特尔公司的multibusii总线。在他的授意下,华为一次性订购了20万美元的开发板和工具。然而,在后续的研究中大家发现,以华为的技术实力无法实现如此快的总线。这就意味着已经订购的20万美元的产品白白浪费了。如果搁在今天,20万美元绝对算不了什么,但在当年,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更何况华为本来就面临着资金压力。

  好在华为的研发环境还不错,大家给予了李一男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并未因此指责他。即便如此,由于cc08万门机研发一直不够顺利,开局的时候打不了跨局的电话,在重重压力面前,年轻的李一男几乎崩溃。有一次,李一男忍不住对负责万门机软件的刘平说:“我可能干不下去了,以后你接着干。”

  好在问题并不大,硬件负责人余厚林偶然间发现,原来是交换机的接地线没有接好,才导致跨局电话无法打通。

  万门机遭遇的最大问题是通话的占用时隙无法释放,任其积累的话就会导致交换机瘫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研发人员不得不在软件中设置了凌晨2点自动重启功能,通过关机来释放时隙。这一戏剧性的现象被大家称为“半夜jī叫”。后来经过数次版本升级,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