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东方要亮,西方也要亮
�即便如此,华为依然没有放松对国内市场的控制,以保证在国际市场出现波动时,不会动摇企业根基。

  走好“外交跟随”道路

  随着世界政经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国际化受国家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埋头经营的时代过去了,企业家不仅要深谙企业经营,还必须懂得政治和外交,否则就会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上迷失方向。

  作为民营企业,华为能够从跨国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包围圈中突围,得益于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华为将这种智慧从政治延伸到外交领域,有力地推动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

  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布局。但是,国家的外交政策对企业国际化布局的影响更大。以中国为例,如果没有加入to的背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规模不可能达到现在的程度。

  因此,很多跨国企业都将“政治经营”作为企业的常规经营活动。在国外,大企业是各种游说集团和压力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沟通渠道,企业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而一般来说,母国政府是企业的强大支撑,当企业在东道国遭遇挫折时,往往需要凭借母国政府的力量予以援手。

  前文提到,在中国联通二期cdma项目招标过程中,美国就曾通过to谈判向中方施加压力,最终美国公司在竞标中获利颇丰,而华为则惨遭失败。

  实际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联想收购ibmpc业务时,接连遭遇“邮件门”和“安全门”等事件,为纯粹的经济行为添加了政治属性。

  对此,华为也有切身感受。华为刚进入美国市场就遭到了思科的指控:华为未经其许可,抄袭其cào作码、路由器和转换器,侵犯了其已拥有至少5年的专利权。之后,华为欲以22亿美元收购3com公司的16 5%的股份时,再次被美国官方阻止。据说,美国担心敏感的军事技术将传播到中国。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华为在收购美国三叶系统公司价值仅200万美元的资产时,居然也遭到了美国的阻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裁定:华为必须剥离该资产,否则该委员会将向美国总统提出建议,解除这起收购。

  一位海外人士在评价这件事时说:“这是另一次重大挫折,将进一步败坏其名声,使它丧失可信度,因为该公司在美国甚至无法完成一起仅仅200万美元的资产收购。按照正常情况,这种资产收购无须经过监管机构的批准。”

  事实上,不仅在美国,在其他国家华为也屡遭打击。前文提到,华为曾经申请收购英国的马可尼公司,双方也达成了一致。然而,在英国政府的干预下,再加上美国方面的言论,最终马可尼被爱立信收购。同年,印度电信部批准了华为在印度建厂的申请,却被印度国土部和外事部予以制止;由于担心华为在印度的投资危及国家通信网络的安全,印度政府也曾暂停审批华为对其印度子公司的增资计划,并成立专门委员会对该事件进行tiáo查。

  面对这样的制约,与其说是华为的国际化能力不强,不如说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在作祟。

  对此,华为表现得极为理智,并没有任何过激反应。华为一直信奉外交跟随政策,当然明白国家政治和国际外交的意义。

  任正非说:“中国的外交路线是成功的,在世界上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华为公司的跨国营销是跟着我国外交路线走的,相信也会成功的。”

  这就是华为外交跟随战略的根源。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后,中国坚持同世界大国建立各式战略伙伴关系,巩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仔细梳理华为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