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俞敏洪: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现实人生教案(3)
看到别人得到鱼虾所产生的失落,因为别人的欢乐所产生的嫉妒,因为别人难忘的过去所产生的空虚。”

  显而易见,体验其实是一种如何对待时间的问题,是置身时间之外,还是热切地投身其中,相比之下,俞敏洪在时间的长河中选择了积极参与,努力收获,快乐生活的生存体验方式,而这其实也是我们所有人现在能够采取的最正确的态度。所谓生命在追求什么呢?生命追求的就是欢乐和难忘,而不仅仅是活下去,欢乐是活在当下,难忘是品味过去。

  俞敏洪用13年的时间锻造了一个上市公司,这样的经历注定是难忘的,因为他从其中获取的不仅仅是财富、经历,还有更多的快乐,他说,“全中国用了13年从身无分文到亿万富翁的人也不是很多,但这个标准也不意味着你就成功了。我觉得衡量的标准是13年你过得是不是愉快,是不是值得,如果不愉快,就别过这种生活了,如果觉得还值得,就继续过下去。”

  为一个有价值的梦想去勇敢经历、充分体验、寻求升华

  如果说经历是必需,体验是积累,那么升华则是人生的质变。这一点,从新东方jīng神中可以得到最切实的应验,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最沉重的现实中寻求最终的升华。俞敏洪所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他用新东方的jīng神激励那些“屡败屡战”的学子们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绝望是大山,但是只要你能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你就有了希望。”

  虽然所谓的新东方jīng神,到底是什么?我们很难一言蔽之。对于局外人来说,新东方校训之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在新东方学习和工作的很多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

  新东方jīng神对新东方的创业者而言,是徐小平跨洋过海重新创业的激情,是王强放弃贝尔实验室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决心;新东方jīng神对新东方的老师而言,是在教室停电后依然用嘶哑的嗓子借着烛光继续上课,是在学生困惑时用励志的故事催人向上,是在学生劳累时用嘹亮的歌声鼓舞人心,是在夏天40多度的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背诵课文来抵抗酷热;新东方jīng神对新东方的学员而言,是在孤独与绝望中探索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是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从一辆公共汽车挤进另一辆公共汽车的艰辛,是在马路边一边吃盒饭一边背单词的勤奋,是在失败后又鼓起勇气重新爬起来的坚定……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每一个熟悉新东方的人都知道的一句口号。但是,对于俞敏洪来说,这却更像是一次次歇斯底里的呐喊,因为在俞敏洪的生命里,上帝至少有三次把他扔在了绝望的深渊。每一次挫败,都可以把他放入失败的谷底,最终沦为一个不被人知的小角sè,但是,令人惊叹的是他用卓绝的努力把一次次挫败变成让他高高跃起的跳板。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和jīng神都与它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分不开的,新东方也不例外,探求新东方的jīng神内核,应该从俞敏洪的苦难开始。

  第一次是高考的失利。当年来自农村的俞敏洪,第一年高考溃不成军,第二年参加高考依然是名落孙山,最终在第三年考入北京大学。失败、努力和成功交织的滋味让他永生难忘,因此,他将新东方的校训定为:“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第二次是留学梦的破灭。当年中国经济尚未腾飞,个人发展空间相对较小,留学成为名校毕业生的首选,留学热cháo中的北大,热度可想而知,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俞敏洪也加入了进来。天有不测风云,美国留学政策的紧缩将成绩不算特别优秀的俞敏洪关在了门外,在努力了三年半之后,他痛苦地放弃了留学梦。没能出国深造的俞敏洪留在国内发展,作为资深“托派”,俞敏洪对各种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对莘莘学子的备考难关和心理动态更有丰富的切身体会,这些经验对他办好新东方至关重要。后来,几位当年风光留美的同学先后回国投身于新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