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故事 金吾中纳言-2
  送出养子的丰臣家方面,为秀秋尽力作了准备。首先,拿出备后三原城的三万石俸禄回赠给养父隆景。作为养老费,这笔俸禄可说是分外的大了。

  “夜长梦多,事不宜迟。”

  于是,在事情决定后的第三个月,秀吉打发秀秋离开京城去到隆景的城堡——备后的三原城。秀吉为这个年轻人准备了一支规模宏大、绚丽多采的仪仗队。特意挑选了两名能征善战的的大名级的武将,充当秀秋的随身家老,试图以此抬高秀秋的身价。而当事人秀秋只是听天由命,任凭别人的摆布行事而已。

  当秀秋一行进入三原城后,举行了就任小早川家户主的各种仪式和佛事。这期间,隆景一直保持着长者所特有的那种温和慈祥的表情,但是那些在小早川家多年的老仆人们,却看出主人隆景脸上隐隐地流露出惆怅的神sè。大家都默默地咬紧嘴chún。

  有人甚至在背后骂道:“瞧那副傻相!”

  连三原城下匡真寺(现在的宗光寺)的长老义达这样的人,也在拜谒过秀秋之后,偷偷在日志上写道:

  资性愚钝,且粗野无礼,此乃家业败亡之兆。可悲、可悲。

  庆长二年(1597)六月十二日,隆景去世,终年六十六岁。隆景生前所拥有的全部领地,包括筑前及其他地方在内,共有五十二万二千五百石之巨。

  这些都成了秀秋的家产。

  继承家产后不久,第二次进兵朝鲜的命令发布了。秀秋被安置到新的命运之下。他担任了大军的元帅(总司令)。

  在派遣这么大规模的外征军的时候,如果从纯军事的角度来看,担任总司令的,恐怕只有象丰臣家的首席大名德川家康这样的人材才合适吧。可是,从政治角度看,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要是派一名大人物担任远征军司令,他就会在战地掌握外征军,获得人望和名声,为此在凯旋回国之后,就有使国内的政体发生变动的危险。

  不过,当初曾有人建议由家康任司令。而且事实上家康也曾经说过:“有敝人在,殿下(指秀吉)不用穿甲胄。”这话的意思是愿意任远征军司令,为秀吉代劳。这可以说是家康的一句客气话,但也由此表明了他的态度。关于这次渡海远征的事,和其他绝大多数大名一样,家康在内心里是反对的。虽说如此,但心里似乎也曾想过,关于当司令的事,至少应该和秀吉谈一次为好。听说,当他的手下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就象被人看透了自己心思似的,家康很不高兴,说道:“别胡说。要是我渡海远征了,那么箱根谁来守啊!”

  在这之前不久,拥有九十一万余石领地的会津领主蒲生氏乡死了。弥留之际,他当着亲信们的面,以十分厌恶和鄙夷的语气骂道:“这猴崽子,没死找死,准是发疯了。”

  据说,这是大部分大名私下里对征讨朝鲜之役的批评。秀吉发动对朝鲜的远征,仅仅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虚荣心,而对于诸侯们来说,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好处。在第一次远征时,各方诸侯的领地内都因之而疲惫凋敝了。如今居然又要派兵远征,消耗国库,丰臣家的威望,因之而急剧下降了。然而和过去比起来,秀吉却判若两人了。他丝毫没有觉察到这一形势的变化,叫没有去远征的、留守在家的诸侯们出人、出钱,在伏见地区的别的地方大兴土木,开始了大规模的筑城工程。修筑这座城池,并非出自军事上的目的和原因,而是所谓为儿子着想,即为了把大坂城让给现在还只是襁褓中的婴儿的秀赖,自己则拥有伏见城。从这时候起,秀吉在处理各方面的政务时,都首先为秀赖打算,这成了他思考问题的唯一出发点。“这猴崽子……发疯了”,蒲生氏乡所唾骂的那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连串不幸的事情降临到了金吾中纳言小早川秀秋的头上,其中之一,可以说是在这种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