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说服她(下)
  “所以,领袖教导我们说‘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

  “小赵先生啊,这个话啥意思?领袖是大学问人,他这话,咱们咱们有点不明白,你给说说?”刘义明道

  “嗯,这是唐朝人的话,领袖引用的,意思是仅仅知道事情本身却不懂得审时度势就会失败,顺应时势并采取与之相应的行动才能取得成功。形势千变万化,对策也就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话有道理啊,是唐太宗说的?”刘义明问道。

  “呃……”

  这话出自唐代陆贽的《论缘边守备事宜状》,赵昊虽然这些日子天天晚上通宵刻苦钻研领袖文集,但领袖的智慧如同浩渺大海,哪儿是他一个普通人所能领会的,故而生吞活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背下来。

  别说,倒是挺管用,这时候自然而来就引用了,但细节上,比如出处出典那就一概欠奉了。

  “嗯,嗯……这个先别管谁说的吧,这话是太有道理了。就拿咱后山的果树来说,在十年前那确实还不错,但现在有点鸡肋的意思,啥叫鸡肋?就是两脚青的肋子骨嘛,扔了有点可惜,但吃起来没味道,硬吭的话还得搭上几两白酒……”

  “这个……”郭金凤有点动摇了。

  “义明叔,郭大嫂我给你们算算啊……眼下后山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个400-500的样子。这些年农科院的专家们可都没吃干饭啊,他们整天琢磨着怎么把外国的高产猕猴桃给引进来。啥叫高产?举个例子,以贵长品种为例,这玩意种下去,第二年大概就能亩产400斤,当然质量一般,算5毛一斤,那就是200块,当然这个钱确实不算什么,但从第三年开始产量能跳到一千斤,那就是500块,再往后逐年递增,这玩意在新稀烂能涨到7000公斤每亩,在咱这儿达不到那么高,但进入第五年的稳定期后,伺候的勤快点一年4000斤,还是可以达到的,这时候果子的质量也上去,至少能卖七毛一斤,一亩地就是2800近3000!你想想看啊,国家给的贫困线就是年收入3000!”

  赵昊的声音变得非常有诱惑力。

  “那么多?那咱岂不是连地都不要种了?”郭金凤有点吃惊“后生,那你咋不早说啊!”

  “我上回就说了啊,但你肯定是听不进去……”赵昊无奈的摊手“当然了,这产量上去,你肥料和日常的伺候也得跟上去,像现在这样的施肥强度肯定是不行的,果子要甜最要紧的就是钾肥要足,猕猴桃特别吃钾肥,这肥料成本也不小,再加上换贷款,但就是这么算到了成熟期后,每亩至少可以收入一千块,比现在是翻倍了,等贷款还清了,那就不提了……你家现在是三亩果园一年一千五肯定是不到的,换成猕猴桃,第三年就能有2000,……这还是扣掉贷款后的净收入……”

  “郭大嫂啊,你看看延川,那是真穷山沟子啊,但他们都能整体脱贫,咱么还有啥不能的?他们连祖辈住了几千年的地方都能舍了,咱们不过是一点果树而已……”

  “几千年,后生,你这是乱说了吧”刘义明怯生生的指出。

  “哪儿啊!从北京猿人算起,咱们祖宗在这块土地上可是生活了几十万年,东亚直立人种是咱们的前辈,再有,陕北一直是人类起源地,蓝田人都快有百万年的历史了……这几千年算个啥啊!”赵昊一通胡扯总算是把话题给圆了过去。

  “所以啊,既然要脱贫,那肯定要下决心巧干加苦干,必要的时候还得有点豁得出去的精神!现在是多好的机会啊!”赵昊叹了口气“领袖亲自抓,从中央到地方大伙都拧成一股绳,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就是要在2020年实现全民脱贫!想想看啊郭大嫂,咱们国家几千年了,从来没有这么厉害的时候,啥叫盛世,这就是盛世啊!想想看十四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