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二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僧人站在门前微笑合掌:“二位施主,贫僧惟上有礼了。”

  原来他就是空海赠诗的土僧惟上,也是此寺的住持。

  惟上法师一口南音,却十分健谈。古刹孤灯,三人团团围坐相谈甚欢。敞开的门外夜雨凄凄,夏蚊在微光中环绕飞舞。

  回忆起贞元二十年在福州遇上的日本国遣唐僧空海,惟上法师依旧感慨不已。身为异国人,空海却拥有极高的汉学造诣,光看他作的这首离合诗就小巧jīng致,令人爱不释手。以至于当惟上离开家乡福州,云游至“灵觉寺”担任方丈时,还不忘将这首小诗题写在墙上,留作纪念。

  “不过在贫僧这里借宿的过路人中,能像二位这么快就看出诗中端倪的并不多。”惟上笑道,“离合毕竟生僻了一些,要写得好就更不容易了。”

  裴玄静赞同:“历来诗谜中藏头、回文用得多些,熟悉离合的确实较少。”

  惟上说:“只有一位权德舆权相公离京赴任东都留守时,曾在鄙寺暂歇,他也很懂得离合诗。”

  惟上法师提到的这位权德舆相公,倒也是本朝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不仅在政治资历上可以与武元衡相提并论,而且执掌文坛多年,就连刘禹锡、柳宗元这种级别的大才子都得投文于其门下,求其品题。自元和元年起权德舆就一直担任宰相,三年前才被皇帝罢了相,转任东都洛阳留守。

  听到权德舆的名字,崔淼随口问:“我们也要赶着去东都,竟和这位权德舆相公走的是一条路吗?”

  惟上道:“是啊,二位不知道吗?从鄙寺去东都是一条捷径。”

  捷径?

  裴玄静和崔淼的眼睛不约而同地发亮了。

  惟上法师娓娓道来,原来从这座“灵觉寺”后门出去,穿过旷野便是崤山,崤山之下有一条雍谷溪,顺着溪水再前行半天左右,就能到达河yīn县了。

  河yīn县,是大唐至关重要的一个地方。开元二十二年时,朝廷为便利漕运,特选址在河yīn筑大仓,专门纳储从江淮地区经过汴渠运来的粮食,然后再经由黄河、渭水运往长安。从而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西京的粮食短缺问题。自元和以来,为了保障削藩部队的粮草供应,宪宗皇帝更命将绝大部分转运的粮食都囤积在河yīn仓,以便根据战况灵活tiáo用。

  从河yīn县再到东都洛阳,就只有一天不到的车程了。由于河yīn仓对大唐意义重大,又和洛阳离得近,便划归东都一起管理。

  据惟上说,三年前权德舆被罢相,改任东都留守时,特意选择先经河yīn再赴洛阳上任,也是为了顺路考察河yīn大仓。

  从早晨的绝望到现在突如其来的惊喜,裴玄静简直有些不敢置信了。

  没想到误打误撞竟然走了一条捷径。如果惟上所说属实,那么总共再有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到达洛阳了,甚至比裴玄静原先所期待的还能提前半天。她一时无言,似乎生怕自己一多嘴,便打碎了这从天而降的好运。

  崔淼却和惟上聊得热火朝天。

  “听说权德舆被罢相还和前些天遇刺的武元衡相公有关,”崔淼道,“不知法师有否听权相提起过?”

  “倒是未曾听说。”

  崔淼说:“我也是道听途说来的,不知真假,姑且供法师一娱吧。据说朝中的两位宰相李吉甫和李绛常年不和,不论大事小事都吵个没完,圣上不胜其烦。权德舆相公在二人中间不偏不倚,结果圣上迁怒于他,责备权相没有是非决断,并以此为由将他罢了相。不久后武元衡回朝,每见李吉甫和李绛二人争吵,同样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