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4、《素冠》:放下是福

  【原文】

  素冠

  庶见素冠兮1,棘人栾栾兮2,劳心抟抟兮3。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4。我心蕴结兮5,聊与子如一兮。

  【注释】

  1庶:有幸。素冠:白帽。古礼法居丧穿白色表示哀悼。

  2棘:瘦,栾栾:瘦弱的样子。

  3抟抟tuan:忧愁劳苦的样子,

  4韠bi:蔽膝,类似围裙。

  5蕴结:心里郁结放不开。

  【经典原意】

  幸见这戴着白帽的人,身体瘦弱面容憔悴,内心忧愁哀伤。

  幸见这穿着白衣的人,我内心悲伤痛苦,甘愿与他一同死去。

  幸见这穿着白围裙的人,我内心郁结悲闷,甘愿与你同赴黄泉。

  【当代阐释】

  放下是福

  亲人离世,留下撕肝裂肺的痛楚等待自己孤独地品尝。刻骨的思念让诗人形容枯槁,看到穿着孝衣的人,渐趋平静的心情又涌起哀愁的巨涛,恨不得与亲人共赴黄泉,以解心中的郁结。

  人有悲欢离合,亲情的永久离别引起生命的痛感。而这种悲伤不在于死亡,在于由死亡所引起的亲情的缺失。由缺而痛,并非由亡而痛。

  所以我们在体验别人的死亡,总容易忽略事情的本真,只关注表象。因为我们容易让感性的冲动引领自己的思考。七情六欲,搅作一团。沉陷其中,忽而放声大笑,忽而长歌痛哭,痛快地倾泻着自己的情感。

  《菜根潭》说:“草色花香,游人赏其真趣;桃开梅谢,达士悟其无常。”对于亲人的死亡,痛定之后,需要考虑下一步该怎样走,是继续放纵情感,沉湎于悲痛,还是走出痛苦的阴影,重新审视这带来悲痛的死亡。

  死者长已矣,生者的悲歌不能永远的唱下去。

  亲人的去世,并非要留下痛苦,更重要的还是对死亡的感悟。

  存在即合理,大自然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安排各种死亡,不是为了折磨你,不是为了令你畏惧,而是让你明白死亡,理解死亡,坦然面对最终的死亡。

  扔掉挂碍,轻装前进,将生活过的更有意义,这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佛说,放下是福。

  【国学故事】

  雁邱: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有次去并州参加考试,漫长寂寥的路途中,偶然碰到一个捕雁者。两人随一道并路而行,元好问看到捕雁者手里提着两只大雁,不禁赞叹起捕猎者的高超技巧来。而捕雁者却说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凄凉故事:捕雁者今天设网捕雁,与往常一样,他在一旁无聊地等待着。忽然,他听见一阵大雁的哀鸣。赶紧爬起来一看,两只大雁捕得一只,一只脱网而逃。在他捉住网中大雁的时候,他发现那只脱网之雁并没有飞走,而是在他上空不停地盘旋,同时悲鸣不断,叫声凄厉。没过多久,空中的大雁突然直直冲地坠落,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其中最为有名的两句便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文化常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