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戰中的非洲戰場
  笔趣阁 www.biquge.ge,最快更新请叫我威廉三世 !

  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

  當一次大戰開始時,德國在非洲有四個殖民地:吐寇蘭、喀麥隆、德屬西南非、德屬東非。德國在非洲的殖民開始得比較晚,但是對殖民地的治理卻秉持著德國人一絲不苟的傳統精神,很下了一番功夫。因此在開戰時,德國殖民地已經有不輸於英法等國殖民地的發展了。

  歐戰爆發後,德國殖民地政府一直努力要保持非洲置身事外,嘗試引用一個有關非洲和平的條約來保護殖民地。它們的理由有三:首先他們認為這個戰爭會在歐洲戰場上解決,在非洲這種荒僻的地方實在不適合爭戰;其次,它們不希望讓非洲土著看到白人間的戰爭,擔心土著會瞭解到白人之間有矛盾,會趁機起事;其三,這四個殖民地都被英、法等國的殖民地所包圍,而德國殖民者人數不多,也只有土著的警備部隊,擔任相當於警察的任務,根本沒有軍事力量。無奈英、法等國想法不同,他們延續十九世紀對殖民地的爭奪歷史,認為這是將德國人趕出非洲的好時機。對英國人來說,這些德國殖民地雖然無力實際參與戰爭,它們卻可以提供德國通商破壞艦和潛艇的補給以及和德國本土通訊的無線電台。因此英法兩國就聯合起來進攻這些德國殖民地。

  很快地,吐寇蘭、喀麥隆、和德屬西南非都落入英國和法國手中。少數的德國和土著警察部隊根本無法抵抗,德國殖民者也抱著歐戰會決定一切的希望,沒有給英法兩國帶來太多的麻煩。但是當英國想要侵攻德屬東非時卻遇到嚴重的挫敗。

  列托─佛貝克登場

  德屬東非的幅員相當大,面積約38萬平方英里,人口約765萬人,白人只有5,300多人,另外有15,000名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它的四周都被敵人包圍,周圍有英屬東非(肯亞)、烏干達、北羅德西亞(桑比亞)、尼亞薩蘭(馬拉威)、比屬剛果(薩伊),大部份是英國的殖民地,只有南方的葡屬非洲(莫三比克)是中立的。因此在防衛上可以說幾乎是四面楚歌的境地。

  但是它和其他德國殖民地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軍事指揮官,保羅‧;凡‧;列托─佛貝克(paulvonlettow-vorbeck)中校。列托─佛貝克於1870年生於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將軍,從小就被培養成為一個職業軍人。他出身砲兵,曾經參加1900年的八國聯軍之役,對英軍指揮系統的無能留下深刻印象。1904年他在德屬西南非協助鎮壓土著叛變,接著回到德國擔任跟海軍協調的工作。其後他被派去挪威擔任武官,接著接掌喀麥隆的警備部隊(schutztruppe),然後在1913年底他被調派到德屬東非接掌警備部隊。

  他雖然和其他德國殖民地的軍政首長一樣也認為歐戰的成敗是決定的因素,但是他卻引申出不同的結論:他決定要用各種可能的方式在非洲拖住敵人一大堆的兵力,並且越久越好;因為多一個英軍投入非洲戰場就意味著少一個英軍投入歐戰,更不用說他所需的武器、裝備、補給、醫藥等等。他要盡可能地幫助德國在歐戰獲勝。

  因此,當他在1914年初到達德屬東非後,他就致力於把當地的警備部隊改組成一支戰鬥部隊。他花了數個月的時間巡視德屬東非全境,熟悉地理環境,並且跟各地警備隊的指揮官和後備軍官(德國殖民者)溝通,讓他們瞭解他的指導原則與想法,並且鼓勵他們加強戰備。在開戰前夕他的兵力包括了68名白種軍官、60名白種士官、132名白種醫官和行政人員、2名黑人軍官、184名黑人士官、以及2,286名黑人士兵(askaris)。在武器方面則比較薄弱,只有67挺機關槍,31門過時的輕型野戰砲,另外士兵配備的步槍是1871年型的舊式毛瑟步槍,子彈的裝藥還是會產生大量白煙的黑色火藥。

  他�